轮番收取费用,申贷人变“人工提款机”!

开门见山,在正式放贷之前不断通过各种理由让申贷人掏钱交费的,十有八九,是骗子。

举例辅助说明。
近日获悉,疫情期间更多市民受骗,被“代入”贷款骗局,损失资金。其中,有市民在网络上分享了TA的故事。
某天,该市民因为受疫情冲击,日常开销增加,暂时用年末奖金支撑着在家蹲的生活。日日期盼着上班赚钱,然而终于等到复工复产的那天,却得到了被裁员的消息,因为资历较浅,被裁不会损失企业较多的资金。真是“上班第一天便失业”,一天的心情如坐过山车一般起伏。收入来源被切断,便打算选择申请消费贷款的方式解决暂时的资金问题。
没工作便没出门,通过互联网的方式找寻可以放贷的贷款平台。
搜索后,出现数十页的搜索结果,点击一个看得顺眼的贷款平台,看了一眼网页,觉得没啥问题,便直接联系平台客服,客服表示添加QQ号详谈。
互加好友后,客服“直入正题”,直接告知该市民申请贷款的详情步骤,该市民便直接根据客服发送的消息指示,在贷款平台上注册登录申请了上万元的贷款。贷款进度还未显示“审批中”,客服便不断发来信息,先表示需要转账千元弄一下资金流水以规范,接着又表示需要“保证金”维护双方权益,后又表示首次提现需要花钱开通认证,该市民一一转账过后又表示速度太慢系统冻结、账号存在问题等,前前后后让该市民从腰包中掏出了5万以上,远远超出了贷款金额。
但是当该市民发现有猫腻,让对方退回所转金额时,对方便直接表示无法退款,并直接拉黑失联。

这种时候,仅靠自己的力量是无法追回损失资金,只能收集相关转账信息等记录,到当地派出所报案,寻求警方的帮助,同时通过法律途径尽量减少受骗损失。

在这一事例中,该市民没有对所选平台进行深入的了解,便全然相信,这是一“错”。大家在选择非银行系金融机构,或者是首次选择平台申办金融业务的时候,要多在“挑选”方面下功夫,从“源头”入手筛选出值得相信的平台。在挑选的时候,要综合考虑,除了平台要有放贷的金融许可资质外,还需要有合规的价目,比方说在市场常规范围内的贷款利率等。

此外,该市民轻信客服,在正式放贷前随意通过微信等账号直接转账,这是二“错”。金融机构开通贷款业务,除了可以通过利息等为机构获得相应利润外,主要还是为有资金需求的用户提供相应的金融服务。以民为主,提供服务。也就是说,金融机构在正式放款前通常不会借口多种理由收取用户费用,甚至超过贷款金额来获得利润,只有不法分子才会通过收取多种费用来“牟利”。

综上所述,提高警惕,小心行事,守护好自身财产,不做不法分子的“人形提款机”!

相关推荐

展开阅读全文

猜你喜欢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