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介费是贷款利息的3.5倍,这才是小微企业融资贵的罪魁祸首

融资贵融资难,一直是困扰中小企业的一个难题,对于大多数中小企业来说,如果没有过硬的抵押物,想要从银行贷款,难度是非常大的,即便能够从银行贷到款,额度估计也不会很高,而且费用相对来说有可能是非常高的。

这种费用高倒不是说银行的利息有多贵,目前大多数银行的年化利率总体并不是很高,大多数银行的年化利率都是在5%~8%之间。

但从实际情况来看,很多小企业从银行贷款要支付的成本却远远超过8%,有个别企业年化利率甚至可以达到20%以上,这个利率甚至比一些民间信贷机构利率还要高。

那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其实这里面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这些小企业都是通过中介向银行贷款的,这些中介所收取的居间服务费高到令人咋舌,而且这些中介所收取的居间服务费属于那种“砍头息”,按资金实际使用率来计算,真实的利率更高。

比如据《中国科技投资》报道,近日有数位用户反映通过华夏银行合作机构申请贷款,遭遇套路贷、利息不明确等问题。

2019年,广州某客户经深圳一家中介机构介绍,申请办理了华夏银行“车抵贷”,但还清贷款后,该客户通过合同发现当初的贷款金额“有问题”。

其提供的贷款合同显示,贷款金额为29.90万元,年利率为7.3%,放款方为华夏银行天津分行。

但其实收贷款金额仅22万元左右,且分成了两笔发放该用户表示,其收到的第一笔贷款为14.95万元,然而中介公司的工作人员称客户需转账77250元至指定账户才能收到剩余贷款金额。

最后客户按照工作人员要求进行转账,随后收到另一笔14.95万元贷款。

由此推算,客户实际收到的贷款金额为22.18万元,另外的77250元实际上被中介公司转走了,相当于中介费占贷款本金的比例高达25.8%,这个中介费相当于银行贷款利率的3.5倍。

实际上类似这种高昂中介费在信贷行业并不少见,很多中介机构通过跟银行合作给银行介绍客户,然后收取高额中介费,中介赚取的中介费比银行赚取的利息还要高,这是非常畸形的一种现象。

而这种畸形现象的存在,其实跟银行本身对中小微客户的态度有很大的关系。

一直以来,银行都是大家借钱的主要渠道,银行客户群体非常多,大家缺钱了都想通过银行借贷款,所以银行可以选择的空间非常大,银行从来不愁没有贷款客户,在这种背景之下银行就会优中选优,优先给那些优质客户放款。

而对那些没有抵押物,没有担保,而且经营规模比较小的小微企业,银行根本没有放在眼里,因此银行不会花很多的精力去服务这些小客户。

毕竟对于银行来说服务一个大客户和服务一个小客户,所付出的时间和精力都差不多,但是一个大客户给银行创造的利润却要远远超过一个小客户带来的利润,所以在权衡利弊之后,银行肯定将有限的精力放在服务大客户身上。

但是按照监管部门的规定,银行信贷结构当中必须有一定的比例向中小微企业倾斜,比如“两增两控”。

所谓“两增”即单户授信总额1000万以下(含)小微企业贷款同比增速不低于各项贷款同比增速;贷款户数不低于上年同期水平。

“两控”即合理控制小微企业贷款资产质量水平和贷款综合成本,突出对小微企业贷款量质并重、可持续增长的监管导向。

除此之外,监管部门还将小微企业信用贷款比重作为银行考核的重要加分项,另外还设置“首贷户”比例指标等等。

在监管部门要求之下,各大银行也必须给小微企业发放一定的贷款,但是他们又不愿意去做这样的业务,那怎么办呢?这时候银行跟中介机构一拍即合。

对这些小微企业客户,他们自己去银行申请贷款,银行基本上不会受理,但是通过中介机构去办理,却能够顺利通过,结果导致很多小微企业只能向中介机构求助,所以就形成了中介市场高额收费的一种畸形现象。

正因为这种畸形现象的存在,我们才看到,即便最近几年监管部门明确要求银行必须重点向中小微企业给予倾斜,而且通过定向降准等方式加大对中小微企业的扶持力度。

但是对于那些没有抵押物,没有担保措施的中小微企业来说,如果不通过中介机构,大家仍然很难从银行直接借到钱,这也导致了中小微企业以及个人融资难,融资贵始终没有得到解决的重要原因之一。

相关推荐

展开阅读全文

猜你喜欢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