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金贷”业务被一刀切后,信用卡现金业务也进入整顿期

“现金贷”在多次爆发社会负面新闻后,已经遭遇了多次强监管,这些集中在互联网金融领域的不靠谱的放贷业务,因为面对社会边缘群体风险较高,所以只得用高利进行抵消,这产了很多冲突。

不过在正规银行渠道,也有一类现金贷业务,一直是上班族群体消费周转的利器。在前两年就开始火热的各种宝、各种借服务,被各大银行客服变相推销,从最低几千、到最高数十万元,一个电话、一个微信就能秒批。

不过,在去年年底银监会发布了《关于加强信用卡预借现金业务风险管理的通知》之后,此类业务就开始受到波及,很多银行纷纷发送通知,明确提出信用卡预借现金借款项当期及往期未结清账单必须在下个还款日之前结清。

这种面对普通用户的一刀切政策,不得不说是不近人情的。

银行行业之过,用户来承担不便

了解银行业的朋友都知道,凡是放贷产品都是存在指标的。有时候为了达到放贷指标,银行会选择不计手段的模式进行大规模要约。

例如一些刚进入社会的毕业生群体、还款压力较大的低收入群体等等等等,这些群体体现出现金流不充裕、偿还能力低和过度消费情况,一般情况下银行都是敬而远之。

但是当它们遇到指标困境时,会打破这种规律,选择向这些人群放贷。这也就造成了后续坏账、催收问题。

因为银行不仅对放款有指标,对于催收亦有指标要求。当银行内部进行催收后,会转包给外部催收公司。时常会用严苛时间表、回收率指标要求催收公司完成要求。在竞争和重压之下,催收公司会选择铤而走险、打擦边球模式进行催收。

在最近两年推出的联名卡、青年卡等业务中,可取现、取现比例高一直是一大卖点,而2017年推行现金贷业务时,各种承诺也减低了借贷人的戒心。银行利率相比于互联网平台显然更加合理,服务也更加友好,但是却没有想到面对用户自身的“一刀切”会来的这么快。

但另一面银行放款不计手段,大力推行可取现的借贷业务,导致冲动消费、挪用投资及其他非常规用款行为出现,也正是受到监管部门注意的原因。

银行选择提升预借现金额度,直接造成了借贷人偿还能力问题。据报道,一些银行为了竞争,纷纷将预借现金比例提升到了卡面授信额度的100%。

有一些甚至超过了数倍授信额度,例如我提到的数十万的借贷服务。如此多的钱变成现金、监管不当,被一刀切就不奇怪了。但是,很多普通用户是正常消费行为,也因为监管受到了影响,近日很多用户被被银行要求一次情结清往期当期现金借款,否则征信就将受到影响。

涉嫌单方违约,区别对待用户

中信银行的“新快现”业务,是基于用户信用卡使用情况核发的预借现金业务。

在2017年中旬,北京上班的王某(化名),通过微信端和客服推荐了解到了业务情况。当时客服说可以选择分期还款、不占用现有额度、可与信用卡账单一同还款,一直到今年8月末,都没有产生变化。

但是在日前,中信银行发来短信称:按照监管规定,需要一次性偿还所有往期未结清预借现金款项。

当时小王就觉得不正常,打客服咨询后,客服坚持称小王违反了新快线合约,因为他之前多次按最低还款处理,没有履行合约,所以中信银行可以按规定一次性收回欠款。

但是小王疑问更加深了,之前为什么没有提醒?为什么当时说可以按照最低还款处理?为什么说按监管这是正常行为?

他虽然一次性偿还“非常正常欠款”没有问题,但是他还是较真儿给其他银行打电话询问。结果交通银行的答案是:没有类似的做法,一些现金分期业务,只要按期还款就没有问题。

在我看来,小王的案例是秩序混乱所致。一方面很多银行下发了预借现金业务调整公告,要求一次性偿清往期预借现金款项。但是一些银行则审核严格,并没有乱发错发额度的情况,所以一些银行并没有全面执行。

而中信的案例则透露出“双重标准”问题。小王说中信的额度给的最高,尤其是现金贷这类业务,这有可能涉嫌放宽标准问题。而当小王资金流不充裕,按照客服所说的情况选择最低还款时,长达一年多时间也没有任何问题,如今政策执行扩大化,所以中信开始对这些有风险的客户采取了行动,要求一次情偿还。

目前小王的问题是,距离下个账单日就只剩2天,中信选择这个时间点要求偿清,是否合规?是否涉嫌误导和疏于提醒?小王不知道该怎么讨回公道。

客服的答案是,早还对自己也是种好处,会按照反馈进行与上级沟通,看是否中信方面存在过错。但是小王觉得他们一错再错,自己只能先还款,再进行与监管部门银监会进行投诉。

相关推荐

展开阅读全文

猜你喜欢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