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训、租房、旅游 这些“被贷款”的坑一定小心别踩!

从长租公寓到韦博英语,场景金融再一次迎来“危急”。

近日,韦博英语疑似“跑路”,多数学员掉进了“培训贷”的陷阱,学费不仅打了水漂,还拖欠了金融机构的贷款。这一幕,如同一年前爆发的“长租公寓”暴雷,让很多租房者,经受了无家可归、拖欠贷款的情形。

教育分期、租房分期包括旅游分期,都是当下的“热门”。很多消费者也热衷于分期消费的形式。那么,这种“场景分期”,潜在的风险在哪里?作为消费者来讲,你有没有“被贷款”的经历?需要警惕哪些场景被贷款?

一、线下消费金融场景趋于服务化

之前,消费金融是购买商品。比如,你要买个最新的苹果手机,钱不凑手,采用信用卡或者是分期付款的形式购买。当然,分期付款并不是让你“白拿”,也不是没条件就给你办分期付款。而是在还款的过程中你要支付一定的利息。这个道理大家都明白。

买房、买车分期付款已经非常常见。尤其是买房,大家常说的贷款按揭,就是分期付款的一种。这种分期建立在商品的购买过程中,购买的是实实在在的商品。不过话说回来,如果你的商品能给你带来或者产生一定的价值。那这分期付款,值!

比如,你分期买个笔记本电脑,你能用这个笔记本产生出更大的价值来,基本上能够覆盖利息,那就很不错。但是,如何仅仅是为了消费而消费,这就等于付出了额外的代价。本来在5000的手机,分期你非得5000多买,不怎么划算。当然,分期购买是现在钱不凑手,加价购买才是土豪,结果分期让你变成了土豪。

现在一切都不一样了。不仅仅是商品能分期,购买服务也能分期。比如我们常见的培训贷,你去学英语、或者学技术,现在没钱,可以贷款。但是服务这个东西是看不见摸不着的,花钱未必有效果。并且,你学到的一技之长能否转化为一定的价值,也不好说。

但是培训机构是可以给你画饼的,告诉你学了这个以后好找工作,能加薪,能升职等等。而且,大多数进行培训贷的,也是刚刚毕业涉事未深的学生、甚至包含在校学生。所以,从根本上来说,培训贷的出发点就出现一定的风险。这些来“分期培训”的学员,未来能不能还款?有没有能力还款?都是未知数。

不仅如此,最大的风险已经慢慢的暴露。

二、场景化分期的最大风险是“场景塌陷”

最大的风险已经慢慢的显现,就是场景本身的道德风险和经营风险。

一夜之间,长租公寓暴雷,韦博英语跑路,让人措手不及。我们回到场景分期业务模式本身来看,基本有三个角色。

学员即是消费者也是借款人。培训结构,扮演的是中介+卖家这么一个角色。金融机构是贷款资金的提供方,最终的债权人。

在这个业务模式中,学员要想在培训机构进行学习,没钱就进行贷款,资金来源是金融机构,然后学员按照借款约定,进行分期付款。不难看出,培训机构确实是双赢。即能让学员在这里学习,获得主营业务收入,还能帮助学员找资金。那么,培训机构在资金上是不是赚一笔钱,不得而知。但是,大概率上会提高贷款的价格。

那么,对于金融机构而言也存在着双赢。通过培训机构把钱放出去,能够保证借款人借款的真实用途。我知道,你是借钱来学英语的。而且,通过这种模式放出的贷款,小额分散,也便于风控。并且,采用场景分期的一般都是较为知名的商业企业。对于金融机构来讲,培训机构、旅游平台等也是拥有大流量的客源。金融进入了“流量时代”,有奶便是娘。之前,韦博英语的门店开遍全国各地,从各大商场、CBD以及写字楼里面都有。逛个商场还有撒传单的,问你学英语吗?

像韦博英语这样,一旦运营场景的公司除了问题,那么就等同于在业务模式中,中间环节直接塌陷。

三、最受伤的是谁

一旦中间环节直接塌陷,最为受伤的肯定是借款人(学员)和债权人(金融机构)。其实,中间的场景也扮演了一个助贷的角色。但是,作为借款人的学员来讲,有多少人知道这笔钱是来自于金融机构?

一般来讲,我去他家做培训,借钱分期都会认为钱是培训机构出的,我应该还给培训机构。但事实上不然,资金来自于金融机构,从韦博英语这件事情上来讲,就算是韦博英语出现了问题,只能说借款用途消失,但是债权依然存在。

事情的发展与长租公寓如出一辙。当初有很多的租房者,不清楚钱是金融的,金融机构让其还款,还觉得冤枉。长租公寓都倒闭了,我还款干嘛?

然而并非如此,场景的覆灭并不代表债权的消失,这笔借款依然是有效的,借款合同依然履行。这就好比,你借钱干生意,生意黄了你就不还款?这就变成了失信人了。

所以,最为受伤的依旧是金融机构和借款人。

最后,说三个建议,建议大家在选择分期的时候,要注意千万别踩坑。

第一、不要在自身能力范围之外进行乱分期消费。

第二、使用场景分期消费一定要看好消费协议、借款合同,明白最终的债权人是谁。

第三、在自身能力范围之内,尽量的缩短分期时间,能三个月别半年,免得夜长梦多。

消费场景出现问题,运营和经营消费场景的公司出现风险,这也给金融机构提了个醒。金融机构在对于场景化金融业务的时候,审核重点也应该放在机构本身,而不是只看借款人,只看机构能带来多少流量。

相关推荐

展开阅读全文

猜你喜欢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