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有分期拉黑PPmoney:涉嫌泄露个人信息,用户遭殃

网贷退场,乱象仍在继续。
即有分期与PPmoney曾为合作伙伴,如今二者在网贷清退风波中,撕破脸皮。「消费金融频道」注意到,PPmoney急于清收资产,向借款人群发催收短信,其中包括较多的即有分期用户。难以理解的是,即有分期用户表示早已还清借款,奈何PPmoney仍疯狂发送催收短信。
对于PPmoney的无端催收,即有分期告诫用户此举可能涉及诈骗,请用户收到PPmoney的短信不予理会。数年前,PPmoney作为即有分期的资金方,二者联合放贷,在互联网金融市场中均具备一定名气。网贷被取缔之后,互联网金融市场变天,PPmoney与即有分期也不再风光。
值得注意的是,PPmoney在借款人已还款的情况下继续催收,暴露了数据安全问题和网贷管理乱象。
对此,即有分期发布声明称,“深圳即有科技咨询服务有限公司(原“达飞金融”、以下简称“我司”)收到部分客户的反馈,称接到来自湖北、江苏等区域的电话和PPmoney的短信,被告知其通过即有分期申请的借款已逾期、逾期记录将上报国家人行征信等,并向客户索要还款凭证及结清证明等。我司从未授权PPmoney及其关联方向客户发送此等信息,若您收到此等信息或来电,请不予理会。”
在资本助推之下,PPmoney的资产规模不断扩张,除了自营的及贷平台外,还与助贷平台合作放贷。据PPmoney披露的借贷信息,截至2020年3月,其平台累计交易金额超过1300亿。PPmoney停贷较晚,到2020年2月末,在贷借款人达101.8万人,在贷余额103.9亿元。
膨胀的网贷资产,也带来了坏账隐患,这加剧了清退难度。PPmoney近期发布了第二十六批逃废债人员公示信息,表示为保障出借人权益,打击借款人恶意逃废债行为,平台将逾期超过6个月的借款人名单公示。仅该批逃废债人数就高达两万人。
网贷突遇清退后,PPmoney尝试转型助贷。去年三月份,利用关联公司注册成立了一家小贷公司和一家融资担保公司,相继取得小贷和融资担保牌照。但小贷牌照并非全国网络小贷牌照,价值有限。况且PPmoney何时能处置完存量网贷还不得而知,转型谈何容易。
从3C分期起家,即有分期不断拓展业务范围,陆续推出现金贷产品零花钱、豪有钱,对存量用户的需求进行挖掘,此外,还依靠线下门店和遍布全国的销售团队进军医美分期等场景。到了2017年7月,即有分期覆盖200座城市,合作门店超8万家,业绩超过180亿元。
即有分期在2015年到2017年的贷款余额为17.30亿元、62.60亿元、90.51亿元,2016年是即有分期的高光时刻,同比增长262%。从2018年开始,即有分期贷款余额跌至为41.83亿元。
贷款余额下降的同时,不良率飙升。即有分期逾期率和不良率从2015年到2017年间大幅上升,到2017年达到高点,逾期率高达8.5%,不良率至6.5%。
网贷已被清退,消费金融市场进入持牌高度监管的环境。无论是PPmoney,还是即有分期,这些脱胎于网贷的互联网金融平台都面临金融牌照的难题。此外,它们以往粗放扩张的战略导致资产风险暴露,成本、合规、不良等问题最终让它们积重难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