逃废债“反催收”兴风作浪 “欠债者”将寸步难行

凭本事借的钱,为什么要还?”这句话一度成为很多欠债不还者的口头禅。

随着线上贷款行业的快速发展,获得借款比原先简单容易。但是,这样也同样暴露出一个问题,有组织有计划的职业化“赖债”团队——反催收联盟形成。

之前,这些组织是松散、零碎的,只能通过QQ或论坛交流,效率极低,且难以形成合力;但新冠肺炎疫情之下,反催收联盟急速升级,大量专业人士,专业团队进场,且逐渐转移阵地,聚集在抖音、快手等短视频平台上。

“反催收”乱象愈演愈烈,已经成为整个金融行业最大的风险。除银行外,消费金融公司,网络小贷公司及正在清退的网贷平台,都深受其害。

01 “反催收”套路深,放款企业受阻碍

之前,根据北京市互联网金融行业协会的持续跟踪发现,一些“恶意逃废债”人群目前以“反催收”名义行着有组织、有预谋的“欠债不还行为”。他们组团拖欠,甚至恶意骗贷,不仅形成所谓的“反催收”代理,更形成了一条恶意套利的灰色产业链,衍生出一个灰色产业。

然而疫情之后,消费需求大幅减少,逾期上涨。受到疫情的影响,很多别有用心之人,假借“疫情为借口”借此进行“逃废债”。

近期在抖音、快手等短视频平台上出现了大量讲反催收账号。这一新型的反催收联盟以团簇的方式迅速聚集,致使“逃废债人群”战斗力大增。依托这些短视频平台,他们开始形成一个个有核心领导者的庞大军团,金融行业正常催收工作的展开面临阻碍。

那么,在此背景下,金融机构的催收工作该如何展开呢?

一位金融机构负责人在接受采访时表示,目前社会上涌现的“反催收“现象,其主要采用的手段是将自己扮演成受害者的弱势群体,从道德舆论层面引起公众的关注、通过比较专业的行业知识寻找金融企业内部的业务漏洞、故意刺激与挑衅金融服务性员工有意识收集和记录所谓的“证据“。针对这些反催收的行为,我们的催收工作对内要加强自身的业务强化管理,让“老赖们“无缝可钻;对外要加强行业之间的沟通与信息互享,建立起“黑名单“的机制。

目前部分企业仍沿用传统的人工催收手段,疫情期间受限于延迟复工,人工催收停摆,催收效率低下。为了更高效长久的发展,这些企业亟需拓展催收方式,运用科技手段实现智能化催收。就像中腾信,在疫情期间通过远程办公、智能催收、智能质检等方式,基本实现无障碍作业,有效地缓解和弥补了疫情期间人工催收的困难和不足。

联盟正是抓住了“疫情”这一“有利时机”,以反催收牟利的“逃废债”,逐渐成为行业最大风险。

面对恶意逃废债的“老赖”们,“反催收”会给放款企业带来哪些影响?会引发什么骨牌效应?

业内人士称,“反催收“给放款企业带来的最直接影响就是应收款项不能如期回收,不良率增加,企业经营出现困难。如果所有的正规放款企业都受到较大的“反催收“冲击,这不仅会影响正常业务与经营的开展,甚至可能出现倒闭风险。同时,从广义上来看,这已经严重扰乱了金融秩序以及社会信用体系。

而有些人在第三方平台以被暴力催收、收取不合理费用等名义,打着“维权”的旗号进行投诉,甚至组团围攻平台,寄希望于平台出现风险甚至倒闭,从而躲避债务。

面对借款人这些恶性投诉、恶性起诉、达到“逃废债”目的的行为,企业又采取了哪些措施来应对呢?某金融机构负责人指出,针对借款人的恶性投诉、恶性起诉以及耍赖的行为,企业一是加强“内功”的锻造,对催收员工加强情绪管理,培训帮助员工识别恶性客户;同时针对恶性客户我们制定对应的话术与措施。

并且,亟待监管出具相应的政策,能够细化整个投诉流程,识别投诉的真伪性。对于真实的,有理有据,合法合规的投诉,应该予以采纳。对于那些“恶意投诉”或者为了掩盖“逃废债”为目的的投诉,应该坚决予以打击。

疫情爆发以来,为了帮助企业和个人缓解资金压力,保障民生和支持实体经济稳定发展,央行、银保监会等多部门陆续出台多项举措为在疫情期间受疫情影响人员给予一定的政策倾斜,合理延后还款期限。原本是国家为照顾特殊人群出台的善意举措,却成为恶意逃废债的“挡箭牌”,有些人假装自己是“医务工作者”或者给出各种理由,拒不履行借款合同。

然而,值得一提的是,也有部分人群确实受到了疫情的影响,对于那些想还但没钱可还的人,企业采取了哪些措施?

一位机构负责人称:对于那些受到疫情影响的人或者小微企业,只要是提交的“证明、证据”充足,金融机构都会按照监管要求,政策只是给与一定的“延期还款”宽限期。

同时也会将借款人违约数据接入央行征信或百行征信,提升威慑力的同时,也在试图与借款人协商处置,如减免利息、延长还款期限等。行业历史累积的高息、暴力催收问题也在转化为“柔性”催收,一方面放贷企业的真实坏账可以部分释缓,同时对于涉世未深的年轻借款群体,也是难得的“上岸”窗口期。

02 多管齐下,形成打击合力

在消费信贷行业面对恶意“逃废债”之风、深受“反催收”之害时,监管和有关部门已经开始采取行动,形成了打击治理的初步体系。

修改后的2020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新增了“打击恶意逃废债”内容,这是历届全国两会上的第一次。这足以证明政府层面已经开始高度重视,恶意逃废债现象下一步将会得到有效遏制,失信人也将面临更为严厉的惩治,这对于行业来说也是正本清源。

“打击恶意逃废债”,公安等部门已经展开专项行动。6月9日,济南市公安局微信公众号发布《济南市关于严厉打击恶意逃废金融债务行动的通告》。通告表示,对于已逾期并存在恶意逃废金融债务的单位或个人,还款时间宽限至2020年7月15日,宽限期过后,公安机关将对恶意逃废金融债务的行为,依法严厉打击。这俨然成为一个开始行动的信号,不能让市场“劣币驱逐良币”、规范肃清整个借贷市场和信用体系。

对于恶意逃废债,“组团逃废债”的失信人来讲,今后如果继续“拖欠下去”,将会寸步难行。

业内人士表示,面对借款人“逃废债、反催收”的行为,除上述之外,还需要政策的大力支持。

比如:其一,大力发展互联网法院。对于民间借贷关系,不少存在小而分散的特点,传统司法体系的支持力度和匹配精力,是严重脱节的。目前不少地区已经试水互联网法院,但法律依据单薄、证据认定不足、管辖权界不明等问题,严重制约了互联网法院的法律效力,急需增加互联网法院审判的法律依据,确保民间金融纠纷的高效审理。

其二,增强地方经侦在催收中的介入力度。行业中的确存在不少老赖群体,意图通过“搞死”平台,恶意逃避债务。但在地方执法实践中,明确提及平台立案不影响债务追偿,有个别地方经侦直接介入催收,对恶意逃废债人群采取拘留、冻结银行资金等措施,起到了非常实际的威慑效应。

其三,增强失信人的惩戒措施。目前不少放贷企业都已介入征信,但在惩戒措施的完善上与国外先进国家仍有较大差距。只有提高足够的违约成本,增强征信污点的惩戒措施,才能更快完善社会诚信体系。

恶意逃废债现象和反催收联盟俨然已经成为阻挡金融行业发展的一个毒瘤,中国有句话“好借好还,再借不难。”对于遵守信用规则,遵纪守法的借款人应该予以保护,对于那些“反催收”、逃废债人群,坚决打击,行业生态健康需要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

相关推荐

展开阅读全文

猜你喜欢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