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催收服务,绝不可模糊“欠债还钱”的规则底线

据工人日报,近日记者调查发现,一些“反催收机构”以“代理投诉”“征信修复”等名义充当非法中介,十分活跃。它们通过互联网平台传播反催收技巧,教唆或代理欠款人恶意投诉,甚至通过伪造虚假征信报告或证明材料的方式,帮助欠款人逃避金融机构债务。这种助推恶意逃废债的“生意”已初具规模,逐步形成灰黑产业。用“反催收”“逃废债”“退息”“停息挂账”等关键词在一些电商平台进行搜索,可搜索到上千家商户。

欠债还钱天经地义,还债是“反催债”的最好方式,甚至在某种意义上说,就是唯一方式。大道至简,不言自明。然而现实中,很多人却是“揣着明白装糊涂”,或者是走投无路病急乱投机。不是想着筹钱还钱,反倒是花钱购买所谓“反催收”服务,意图“减债免息”,这近乎于是痴人说梦了。

所谓的“反催收服务”花样繁多,比如说通过代理客户批量制造投诉材料、流程化包装伪造疾病贫困证明、向客户提供专业化话术模板等方式,与金融机构周旋并施压,迫使金融机构做出债权减免让步,从而达到逃废债的目的;又或者是非法代理投诉,即“代理”客户向金融监管部门、消费者协会投诉,试图通过监管部门向金融机构施压,以获取减免费用、分期赔偿的利益……凡此种种,概括而言,无外乎就是弄虚作假、撒泼耍赖,寄希望于一闹就灵。

毋庸讳言,债务谈判是一项专门的技能,立基于此的“专业服务”是有一定合理的的。但审视市面上的所谓“反催收”服务,其中绝大多数,都属于是“野路子”,游走在法律边缘。收费不菲不说,其种种“造假”行径一旦败露,很可能反过来加剧委托人的困境。

俗话说“债多了不愁”,背负天量债务的债务人,确实拥有着极大的话语权,这可以使之在于债权人的债务重组谈判中尽可能地争取利益。但,这一逻辑,对于个人债务人是很难简单套用的。花重金购买所谓的“反催收服务”,从根本上说,已经涉嫌恶意逃废债。稍有不慎就会被列入被坚决打击之列,很可能得不偿失。

相关推荐

展开阅读全文

猜你喜欢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