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名其妙“被贷款”,怎么办?!

我最近有一件特别糟心的事!本来打算年底结婚并置办婚房,以我目前稀薄的工资只能走贷款这种途径,我觉得通过公积金贷款会比较实惠,但到银行填申请时却被告知我有多次逾期,已经被列入银行系统的黑名单,暂时办理不了贷款。

听了这些我简直一头雾水,我之前压根没申请过任何贷款,怎么可能会逾期!但调取征信报告后,我发现确实有一笔贷款记录,这使我想起三年前的一件旧事:当时老家有个亲戚急需用钱便向我求助,承诺说会按时还款,碍于人情和面子我就把身份证借给他贷款,后来我因为生活琐事便忘了这档子事。

如今想起来真是懊恼,毕竟已经三年了,估计手机号码也早换了......我也没有其他方式能找到他了,难道剩下的贷款只能由我来还嘛?我这样“被贷款”也太冤了吧......

君:无名氏先生,事情既然已经发生了就不必太过自责,应该想办法补救才是。我也总结了无形中我们“被贷款”的几种可能,为了防微杜渐稍作科普。

一、熟人之间的“被贷款”

新闻头条上总会出现高校某甲为了冲销售业绩,要求同学们帮忙代填一下贷款申请并承诺支付一定的手续费,同时会自己还本付息,结果没还几天就玩“人间失踪”。除了学生群体,我们成年人也会遇到类似的情况,有个交情匪浅的朋友或关系颇深的亲戚想要借用你的名义申请贷款,碍于面子和人情,你有定力不借嘛!可是一旦借出身份证,贷到贷款,这些“亲朋好友”摆架式地还几天就翻脸不认人,但毕竟贷款所用的身份证是自己的名字,只能哑巴吃黄连——有苦说不出。

二、陌生人之间的“被贷款”

七月份正值毕业季,很多大学生面临中找工作的难题,而有些不法分子就瞄准涉世不深的大学生群体,面试的时候强制要求大学生手拿身份证拍照并提供银行卡卡号,然后忽悠他们填份合同(表面上是劳动合同,其实是贷款申请授权表),接着让面试者提供手机验证码,在不知不觉中自己申请到贷款却让大学生背负这些债务。大学生求职的道路并不顺利,还有一些利欲熏心的商户在出租上也给他们设下陷阱。

近期就有这样一起事件,租客本已经签订好了住房合约,但中介方以公司合并、住房产权变更为由,威逼利诱租客重新签一份协议,强制租客在某款app上缴纳房租。实际上这款app是个贷款软件,中介方提前套取了租客的身份证和银行卡信息,自己填写了贷款申请并提现了贷款,却让无辜的租客成“替罪羔羊”去还贷款。

三、第三方机构的“被贷款”

比如地区企业缺钱、需要贷款,但是因为公司经营状况不良或者资质不合格贷不了款,就会有个别银行内部人员暗箱操作,寻找信用良好的客户作为“伪贷款人”,而不知情的客户莫名其妙的贷了款。除此之外,一些需要实名认证的网站(如航空旅行的订票网站、手机套餐办理的网上营业厅、小贷机构等等)都有可能未经许可就私自泄露用户的个人详细信息。

那么,当知道自己“被贷款”时,要如何处理才能把负面影响降到最低呢?

一、面对亲朋好友的请求,半推半就去贷款时,一定要和实际的借款人打借条。上面要注明借款人的真实姓名(不能有涂改或者缩称、小名),借条上要明确规定实际的还款义务人是谁,逾期不还的结果承担者是谁,贷款利率和还款期限,注意用词准确无歧义。借条要一式两份,最好保存并备份双方沟通协商时的聊天记录和语音录音,这些都会成为日后“被贷款”时,维护自身权益的有力凭据。

二、在完全不知情的情况下“被贷款”,必须走司法途径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提供一切能证明自己“不知情,无责任”的证据(通话聊天记录、签名字迹、拍摄的影像等)。查看自己的征信报告,发现问题要及时向银行机构投诉反馈,并要求银行开具证明。

以上就是小编的提醒和建议,希望无名氏先生能搜集一切可利用的证据,来证明自己的“未贷款”的清白。最后,一定要对“被贷款”说NO,拒绝自己还款!!!

相关推荐

展开阅读全文

猜你喜欢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