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是如何一步一步深陷“超前消费”和“网贷”里,无法上岸的?
1、超前消费观念造就的人人网贷模式
9号是每月的花呗还款日,15号是京东白条还款日,20号是建设银行还款日,28号是中信银行还款日…还有网商贷。
一个月下来还款额达到2万多,每个月在这些账单里“还款—取现”中循环往复,不知道什么时候是个头,也不知道何时能上岸。
这是我身边很多朋友的现状,也是千千万万个人的现状。
我也曾是这些人中的一员,历经很久才上岸。
不知道是什么时候开始使用这些网贷来应付日常购买了。
大概是12年的时候,是为了买一台单反相机,9000多块钱的相机,才毕业,每个月4000块钱的工资,扣除房租还有各种生活开支,每个月只能存上1000块钱,算一下照这样的话得存上一年才能买得起一台单反相机。
很惆怅,但也默默坚持,因为知道熬过一年就能买得起心心念念之物了,所以隔三差五打开淘宝去看一眼心仪机器的价格,是不是有波动。
浏览多了就发现淘宝有个花呗,而我要买的那家店铺开通了花呗支付,再深刻去了解了一下花呗流程,躁动的心,跃跃欲试。
一开始还是抗拒的,因为不熟悉造成的恐惧感,让我不敢去尝试,何况是买大件东西,怕套路太深。
但还是开通了花呗,尝试用花呗买了几件衣服,几百来块钱,到还款日自动还款,没有任何额外费用,用起来还挺爽,花的时候很快乐,没有真金白银掏钱的购买心态,快感十足,而满足自己的消费欲望也是快乐的。
使用一段时间的花呗后,额度提升了,达到了1万4,于是刷了一台单反。
收到货的时候,那种激动的心情,无以言表,心心念念的宝贝提前到手使用,这种感觉让我内心很感激花呗,觉得它为我们普通人创造了便利。
还款的时候,一次性是付不清的,于是选择了分期还款,每期1000来块钱,完全是我能力范围内能承受的事情。
这就像是把欲望开了一个口子,而后欲壑难填。
我开始相继开了借呗,京东白条,中信信用卡,建行信用卡…这些卡加起来的额度大概有10来万了。
那会我的年工资仅仅是5-6万,没有房没有车。
就像温水煮青蛙般,被时代裹挟前进。我把这些能贷出来的钱当做了我的资产,花起来毫无节制,想买的东西买就对了。
22岁的年纪,从来不明白那些招手即来的东西,都是陷阱重重,那会总以为我还得起,我的工资会涨,我的能力配得上我的消费。
还有就是最重要的一点,被洗脑的认为“钱是赚出来的,不是省出来的”,“越花才越想赚”。
2、资本论是如何开启普通人“超前消费”欲望的?
有多少人是受这些话而改变了自己的消费观?“钱是赚出来的,不是省出来的”,“会花才能赚”,“人生苦短,要对自己好一点”,还有“你穿着名牌,你的男朋友才有可能送你名牌”。
………
我们深陷在资本创造的消费论里,趋之若鹜。
甚至一律以此作为人生享乐的信条,吃穿用度节节高升,美其曰“要享受人生”,“房子是租的,但生活不是,所以要精致”。
原本一开始我们是有多少钱就干多少钱的事,那会流行月光族,到月底两手空空,这种消费是有天花板的,普通人赚钱的能力是有限的,消费也是有限的。
于是资本发明了金融借贷,你没钱消费了,没事,我借钱给你消费,你还可以分期还,慢慢还。
一个平台接一个平台的都向你伸出了援手,借钱给你花,让你不仅支配完了目前正在赚的钱,还让你开始学会透支未来的钱。
我们一步一步走入“超前消费”欲望里,成为了“网贷”的奴隶。
后来雪球越滚越大,我们才明白这样一个道理:资本想尽办法在割你的韭菜,而你还在以为资本发善心,让你把这一生过得多姿多彩呢。
3、用网贷来支撑的超前消费,也许仅仅只是为了攀比生活,为了跟上所谓的潮流
记得父母一辈,超前消费的项目只有房子,甚至买房子欠着银行的钱都惴惴不安,要想尽办法还。
但我们这一代年轻人开始,超前消费的项目五花八门,但逃不脱的就是“潮流”观念,别人都有了我得有,现在流行这个我得配备。
很多人借了网贷,用在了买鞋、衣服、化妆品、电子产品上了,甚至奢侈品。
普通人总以为:
一双aj鞋,好像代表了一个人的社会地位。
香奈儿包包一背,觉得自己身价上涨数倍。
人手一只600块钱的口红,才对得起这盛世美颜。
………
不知道什么时候,奢侈品成了普通人就算吃几个月的泡面也想要买的东西;
钻石成了结婚必备产品;
早晨上班来一杯咖啡是白领标配;
电子产品的更新速度是什么时候出新品,而不是换旧论。
我们忘记了最初购买商品的目的,也许仅仅只是为了买一件衣服避寒,后来避寒不再是衣服的需求,而是好看,时尚,限量版,隔壁老王有一件……
每一个商品都脱离了它的本质需求,变成了攀比的产物。
不然苹果10不好用吗?非得买苹果12?
普通的吹风机吹不干头发吗?非得种草戴森吹风机?
普通套装不好穿吗?非得穿香奈儿才配得上自己?
不得不说资本很成功,它在潜移默化里让我们觉得“贵的才是好的”,“最新的才是潮流的,时尚的”。
4、资本刺激你的消费欲望,从来都是手段高深
听说过一个观点,说为啥现在很多东西越来越不耐用了,比起以前的东西一用几十年都不会坏,现在的商品保不齐一年就坏掉了。
原因就是资本操控,只有经常坏,才有源源不断的需求。资本家才能源源不断的进账,创造效益。
有个笑话说大牌衣服都是一次性的,如果你买的大牌穿着质量特别好,穿个几年都不坏,那一定是假货。
时尚界有句话“8000块钱的羊皮底鞋不是拿来走路的”。
说得特别真实。
资本在源源不断的挖坑,普通人在源源不断的往里跳。
就连身边最普通的消费场所,都在不断给你制造焦虑。
我是不喜欢去美容院的,一去要被打击得体无完肤,美容院被训练出来专业挑刺的,会说你皮肤不好,眼袋太深,睫毛不好看,鼻孔朝天奇丑无比,太胖太瘦……而这一切的目的就是为了消费你,让你心甘情愿去为了变美而源源不断的掏钱,掏钱。
我也不愿意带孩子去母婴店,孩子胖了瘦了高了矮了,她都有话说,给妈妈制造焦虑,必须买他们家的产品才能解除自己的焦虑。
资本要圈起钱来,从来都是五花八门的手段轮流来,防不胜防,年轻人如何抵挡得住。
5、让消费回归本质,才能控制自己的欲望,解除超前消费危机
看懂了资本的套路,其实就该明白,我们唯有与资本背道而驰,才能摆脱“超前消费”的欲望。
资本让你花钱,那你就“省钱,攒钱”,银行卡里的余额才是你安全感的来源,而不是傍身的名牌。
资本推销商品的情怀,你只需去了解商品的功能,是否为你所用就好了,用的上就买,用不上就拒绝,别为情怀买单,不值钱。一只两只口红买上了,用完再去买第二只,你并不需要20个色号来为自己的美貌加持。
那些极力推荐给你的东西,一定是对方要割韭菜的东西,没有天下掉馅饼的事,没有人会拉着你去捡钱。
资本无情,它想尽办法榨干你后,你的死活它从不承担。
所以年轻人该醒一醒,拒绝超前消费,拒绝无意义的消费,让消费回归本质,学会攒钱存钱,才是持续生存的王道,才是日子越过越好的前提。
要明白奢侈品,它是富人的日常用品。
一个人要遵循的原则是“有多少钱办多少事”,别打肿脸,充胖子,死要面子活受罪。
4000块钱余额工资,却花800块钱去买一只限量版的你,一点都不美,甚至可怜。
一点观念分享给大家,欢迎大家多多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