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体而言,信用卡催收有明确的规章制度,比其他形式的催收正规理性一些。
但是却也因动不动就上门、征信不良记录、起诉等催收方式,被负债人反感。
催收催得轻了,负债人不还钱;催得重了,还容易触碰违规的“暴力催收”。
除了催收轻重的不同外,还有一些负债人明明已经逾期了两三年,但是却没人催收,有的负债人刚刚逾期,却催收不断,这种信用卡催收的迷惑操作,是怎么回事呢?
负债人是个“老赖”
如果负债人存有“老赖”的心思,硬着脖子就是不还钱,并且使用各种“反催收”的方式,或者逃避的方式躲债,银行或者催收想要找到负债人,需要付出很大的时间、人力和物力成本。即便是找到了,负债人依然拒不接听催收,“水来土掩,兵来将挡”,不论是拒绝还款还是表面上敷衍,最终都是没有偿还欠款。
催收起来难度高,综合考量下来,自然就不会重点催收这类负债人。
催收金额比较“鸡肋”
催收的报酬是按照催回欠款的一定比例进行结算的,同样的催收频率,欠款金额越大的负债人,能够催回的欠款也许就越多,催收获得相应报酬也就越高。
除非说银行对负债情况有明确规定,比如每个委托案件都需要有明确回馈,又或者所有逾期时间超过三个月的案件都要被上门“外访”核实具体情况。
放弃催收,直接“起诉”
有的时候,停催就好像是“暴风雨来临前的死寂”,看似风平浪静,实则狂风暴雨即将来袭。
银行是否起诉,在哪个时间起诉,以民事或刑事的名义起诉等,都完全由银行自主来决定。
催收,换种角度来看,其实也是银行给予的宽限时间,和还款机会。
如果停止催收,也有可能意味着银行干脆不再与负债人对话,而是采取了“起诉”的方式,想要通过法律的渠道直接维护自身权益。
而一旦负债人被银行起诉,负债人败诉几乎是99%能肯定的,毕竟银行不打没把握的仗。
综上,每个负债人被催收的情况都是不尽相同的,并不是说停止了催收就一定是好事,也许背后隐藏很多其他的风险。不过对于信用卡债务来说,逃避和躲藏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还是要勇敢正视问题,及早摆脱困境。
信用卡逾期问题,添加微信公众号:聪聪谈事
回复“信用卡逾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