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贷赚钱大法:做着714高炮 最后还想在出借人身上薅一把?

2012—2015年的网贷平台,真假混杂、鱼目混珠:内部无人监管,全靠行业自律,相当于灰色产业。

曾日,自融平台比比皆是,被网贷公司视为赚钱法宝之一。一些平台有一部分沉淀资金会在月末、季末时以协议存款的方式在银行账上“趴”几天,收益归平台;一些有实业的老板,线上开了一个网贷平台,而融资到的资金,主要用于给自己的企业或者关联企业输血,开平台主要是为了融资自用;更有甚者,照搬庞氏骗局,拆东墙补西墙。

平台自融,等于是自己给自己借钱,风控形同虚设:还款能力审查等都是走过场。而一些自融实则是1cb0c5e486882632ab240571424065da,借新还旧,诈骗无疑:E租宝便是一个典型案例。

而当自融之风渐颓时,P2P行业第一轮变局来临,监管逐步入场,投资者以是否为真标判断平台的优劣。

由于平台自身的高息以及刚兑,导致了行业在出借人身上赚不到什么钱。而真标也是P2P行业的一个重要标准,因此平台便把主意打到了借款人身上。

网贷凭借着下款快、无征信、额度高的优势,迅速在民间普及。然而,除了利率之外(36%以下),平台会把砍头息等额外扣除费用包装成服务费、提现手续费、保险费、咨询费等,变相把钱放进腰包,实际折合利率利率达1500%以上。

然而,由于不上征信等原因,这类贷款也被称为次级贷:逾期高、催收难、利滚利,更有羊毛党通过伪造身份证等方式骗取贷款,此类贷款几乎无法催收。部分平台公布的逾期显示,部分贷款距今已逾期1000余日。

虽然逾期高,但最后折合下来仍然赚。催收不来的,打成资产包卖给资管公司;能够催收的,自然赚了钱。据笔者了解,年盛时期,一家半头部平台一年现金贷的收入便达数十亿之多。(不包括其他费用)

违法裸贷盛行

自从315晚会曝光714高炮后,此类违规贷款也收敛了许多。但是,收敛并不代表不存在:违规贷款的变种被投诉的情况仍然常见。在黑猫投诉网站上,头部平台收取砍头息,违规收取利息、暴力催收的投诉较多,且此类投诉均借款时间较长。

这类借款时间较长的逾期的贷款,最终被谁承接了呢?其实答案不言自明:只要有贷款公司的,身后便有P2P平台的影子。

P2P发展到今日,被人称作一地鸡毛:没有资本金、杠杆率等监管约束,不设定投资者门槛的野蛮生长之下,遍是资金池、自融、假标、资金挪用。然而,在P2P终局之前,一些平台还想在出借人身上薅一把。

83号文件发出后,转型小贷公司成了P2P平台转型主流,也是国家想将原本2个赚钱方式中其中一个高风险的方式剔除的一种降低风险的方式。然而,在转型、清退这条路子上,许多平台花样频出。

众多平台有钱借借款方,却没钱还出借方。先是以老赖当挡箭牌,称钱都借出去了;后又称疫情原因催收困难,债转变慢了;最后拟出充提差的兑付方案,尽可能的少还钱了:曾日现金贷流水数十亿,而今清退却按确权比例来。

笔者通过调查发现,平台拟定的充提差方案有诸多变种。首先是扣除收益的普遍充提差方案,在立案的平台较为普遍;而后是混合模式,通过一系列计算公示计算确权本金,属于充提差变种之一;最新的“充提差模式”便是深圳金融协会鼓励的“先本金后收益原则”,仍然属于扣除利息的充提差方案。

虽然转型在一部分平台来看步履维艰,然而部分股东有实力的平台仍想再在出借人手中赖掉此前发放的收益,再从借款人手中拿回来,原因是行业内所有平台都这样做了:无论出借人匹配到什么债权,都一概而论,违背其撮合中介的实质,更反应其再在出借人身上薅最后一笔的打算。

倘若在转型小贷公司的最后,清退也成了赚钱的一部分,那么到底是借款方还是平台方违反了出借人合同呢?

相关推荐

展开阅读全文

猜你喜欢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