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职变培训,招聘季大学生找工作遭遇诱导贷款

“明明是去应聘的,怎么就变成培训了?还不知不觉背上了几万元的网贷。”

“没想到刚走出校门,第一步就入坑了。”

又是一年春招时,应届毕业生们正忙着投简历、参加面试,但许多企业的“招聘”方式却让他们傻了眼。

记者了解到,不少IT培训机构在智联招聘、58同城等网站上发布招聘信息,吸引应届生来“面试”,又以能力不足、经验不够等理由拒绝其直接入职,并以“高薪”“保就业”等话术吸引他们参加培训,甚至在学生不了解实际情况的时候为他们办理数万元的网络贷款。

这些贷款均遇到难以取消的问题。一些机构负责人甚至在学员报警后跑路,最终那份债务,仍需学生偿还。

面试被套路,求职变培训

2月12日,大年初八,内蒙古财经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大四学生路潇接到了大连东软睿道教育信息服务有限公司的面试通知。年前,她通过前程无忧网向该公司投递简历,应聘Java软件实习生。“东软在业内很有名,这个岗位待遇也不错。”

面试当天,HR简单询问路潇的学业经历和职业规划后,便提到入职后的工作量和工作难度将会很大,暗示路潇的能力和经验可能达不到要求。但紧接着又话锋一转,称可以先培训四个月,作为储备人才,四个月以后再找工作,保底工资4000元,加上提成预计会达到5000多元。

求职变培训,招聘季大学生找工作遭遇诱导贷款

东软睿道在前程无忧上的招聘信息

她还向路潇展示了一段微信聊天记录:某知名公司找她推荐一名学员,工资6300元起。路潇感到很惊喜:“现在企业的包容度好高,面试没过还可以培养我。”

随后,该名HR提出,培训有成本,入职之后每个月要从其工资中扣除1790元,作为培训的劳务费。当时,路潇没有多想便与对方签订了“保就业协议”。

协议中规定了路潇在培训期间的上课制度,通过考核后将有2个月时间找工作,东软睿道将推荐工作机会,但对薪资待遇问题并未提及。如果推荐的岗位两次被路潇拒绝,公司将不再推荐。

路潇后来回忆,这份所谓的“保就业协议”其实叫做“实习培训协议”。

同时,路潇还在HR的指导下,扫码下载了一款名叫“融易分期”的APP,并输入了东软睿道的推荐码和18800元的费用。“我以为是入职流程,HR一个字也没有提过贷款。”

走出东软睿道,路潇仍沉浸在找到实习工作的喜悦中,但贷款公司的一条短信把她‘砸’懵了。“说我办理了网贷,接下去6个月每月要还款100多元,第七个月开始每月还款1790元。”

随后,路潇在网上搜索“就业贷款”才发现,有许多人曾经遭遇过和自己一样的套路。

东软睿道官网显示,该公司并非路潇想象中的软件公司,而是由东软集团创办的人才培养机构,在沈阳、北京、长春、成都、哈尔滨等城市都有分公司。天津分公司曾因技术培训合同纠纷被起诉。

记者致电大连东软睿道教育信息服务有限公司,一位自称负责招生的工作人员表示,东软集团是有相关岗位需求的,东软睿道会为集团事业部进行招聘,公司同时也有IT培训业务。

对于以招聘为名招生,该工作人员表示:“没有发生过这样的事情,来学习的学生都是清楚培训的事,是主动来报名咨询和学习的。”对于贷款分期支付学费,对方称,学生都是知情的。

东软睿道的说法并没有得到学员的认可。

路潇告诉新京报记者,当知道贷款一事之后,自己在家人陪同下,前往东软睿道要求取消贷款,但对方表示协议已生效,学生是自愿办理的,无法取消。无奈之下,路潇选择了报警。民警告诉路潇,此类事情十分普遍,他们也没有好的解决办法,但会去找公司查问。

培训开始前,经过路潇和家人的反复争取,东软睿道最终取消了贷款。

培训机构跑路,贷款债务还在

并不是所有学生,都像路潇那么幸运。

在拒还就业培训贷款19个月后,23岁的梁杰收到了一份“判决文书”,要求他偿还本金、利息、服务费及违约金。贷款APP小狐分期上显示,到这个月为止,梁杰待还款总额约55000元。

2017年3月,梁杰在58同城上向深圳市天瑞地安网络科技有限公司投递了简历。在经历了与路潇几乎一样的套路后,他与该公司签订了实训与就业推荐协议,并在小狐分期上贷款19800元。

求职变培训,招聘季大学生找工作遭遇诱导贷款

所谓的“保就业协议”其实是实习培训与就业推荐协议

上课后,梁杰发现培训质量与预期相差很大。“一开始有老师当面教,10多天后变成了看直播课自己学。”机构一开始描述的保就业和高薪也未实现。梁杰回忆,培训3个月后开始出去面试,机构老师让他们在简历中填写了与实际不符的学历和工作经验。梁杰并无工作经验,但机构老师让他填写有2年工作经验。

梁杰等人在求职失败后报警。

没过几天,该机构便人去楼空。记者拨打梁杰提供的培训合同上显示的该机构总公司电话,语音提示“号码不存在”。

天眼查显示,深圳市天瑞地安网络科技有限公司及其子公司已多次因教育培训合同纠纷被起诉,该公司目前被最高人民法院列为失信公司公示。

2017年8月,梁杰决定停止还款,但到目前为止,他几乎每天都会收到以催款为内容的陌生电话或短信。

求职变培训,招聘季大学生找工作遭遇诱导贷款

停止还款后,学员经常收到催款邮件

2018年7月,一家叫宁波维港景顺资产管理有限公司的人联系梁杰,告之已起诉他,并自称该公司是小狐分期APP债权受让方。

2019年3月,梁杰收到一份借款合同纠纷判决结果,要求梁杰按照年利率12%的标准偿还借款本金19800元及利息、服务费并支付违约金。

梁杰说,他在中国裁判文书网上没有查到这一判决的案号。

目前,培训机构跑路已近两年,梁杰想不明白,“我被骗了,为什么还要还钱?”“可能到最后还是得还。5万多,大约是我一年的工资。”

互联网行业成重灾区

本来是找工作,结果变成了贷款培训。很多学生承认,遇到这类问题与自己社会经验不足有关,但此类套路在行业内的普遍性和隐蔽性也让他们防不胜防。

在路潇应聘的5家企业中,有4家都要求她贷款培训。“看公司信息和招聘信息都以为是软件公司,去了发现都是培训机构。”

记者在各大招聘信息网站上看到,相关公司的类别标签基本都是计算机软件,公司名字也很“互联网”,如达内软件、名杰科技等;而且公司简介里往往显示以软件技术为核心,提供行业解决方案、产品工程解决方案以及相关产品、平台及服务;岗位描述和福利待遇也都十分清晰。

多名学生表示,现在很难辨别真假招聘,尤其软件开发、UI设计等互联网行业相关岗位更是培训机构“潜伏”的重灾区。

前程无忧市场部负责人王剑分析,“假招聘”以计算机技术类培训为主,这跟移动互联网行业的快速发展有一定关系。“学生相信行业前景好,用人需求旺盛,未来薪水高,能够接受前期付出一些代价。”因此,很多无资质的小机构利用学生急于求职的心理浑水摸鱼,不少大型培训机构为了增加营收,招生时也使用招聘套路。

求职变培训,招聘季大学生找工作遭遇诱导贷款

协议中并未承诺高薪

尽管部分培训机构确实与用人单位有一些合作,向企业输送一些人才,但它们一般无法掌握用人单位最终是否录用。“推荐工作不是承诺就业,现在很多互联网公司岗位有限竞争激烈,甚至在进行裁员和战略调整,因此通过培训去就业有很大的不确定性。”王剑说。

“维权很难,基本没戏”

多名被套路的学生告诉新京报记者,他们曾向律师咨询过相关问题。但得到的答复基本都是,“维权很难,基本没戏。”

2017年,北京冠楠律师事务所律师王楠曾为6批共计200余名遭遇此类事件的学生提供法律援助,起诉了蜡笔分期、中开联创等贷款APP和培训机构,但维权结果均不理想。法院裁定相关案件涉嫌犯罪,应由公安机关处理,驳回原告的起诉。

求职变培训,招聘季大学生找工作遭遇诱导贷款

蜡笔分期等APP提供教育分期贷款,申请时需要输入培训机构的推荐码

王楠说:“现在这种套路贷太多了,很多培训机构和贷款公司提前都在合同等方面做足了工作,学生以个人名义贷款,贷款APP直接把钱划给培训机构;协议条款很清楚,民事维权难度太大。”

而学生以遭遇诈骗为由求助公安机关时,往往拿不出明确证据。北京市隆安律师事务所律师尹富强表示,机构其实是在打法律的擦边球。诈骗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用虚构事实或者隐瞒真相的方法,骗取数额较大的公私财物的行为。但现在机构其实是利用某种手段达到营销目的,最终确实提供了培训。

“他们先通过招聘的方式吸引学生,给学生洗脑降低其分析判断能力,引导学生报名及办理贷款。此类事件很难被界定为诈骗,很多权益受损的学生只能认栽,所以相关机构越来越肆无忌惮。”王楠说。

今年2月,武汉《长江商报》报道称,IT培训公司达内科技涉嫌欺诈招生,学生同样是找工作“变成”参加教育培训,先就业后付款“变成”借贷交学费。达内科技随后回应称,学生找工作而被推荐参加培训并非涉嫌欺诈,在招聘类网站刊登招生信息是达内科技的四大招生方式之一。

尹富强提醒,此类事件事后维权很难,所以要增强事前防范意识。“不要听机构怎么说,而要看合同怎么写。如果对合同内容有疑惑应及时咨询专业人士,没搞懂千万不要签字。”

目前,部分综合性招聘网站已经就此类套路挂出相关警示:以招聘为名收取培训费用、提供培训贷款属违法行为,一经发现,请立即举报。但多位学生对记者表示,套路了他们的机构仍然活跃在各种信息平台。

3月18日,东软睿道又在前程无忧网发布了一条招聘Java软件(实习生)的信息,路潇说,“这和当初吸引我去面试那条几乎一模一样。”

相关推荐

展开阅读全文

猜你喜欢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