律师为什么不建议你碰网贷?

今天接到了一个咨询,当事人通过网贷平台分多次借款一万元用于消费。借期不足一年,各种费用算下来需要偿还近一万五千余元。看过当事人发来的资料,不得不感叹,走过的最深的套路,大概就是网贷的套路了。

可能各个贷款平台的具体操作流程有差别,但是大同小异。以某分期平台为例:第一,先由放款银行与借款人签订借款合同。借款合同对借款金额、期限、利率、违约责任等事项进行了明确约定,并且这些约定完全符合法律规定。同时,在借款合同中将借款支付方式约定为委托支付,由放款银行直接将借款支付给分期平台。第二,由某家融资担保公司与借款人签订委托担保合同,由融资担保公司为借款提供保证。第三,平台与借款人签订各类授权委托书,以便获取借款人的身份信息、征信报告等信息。第四,网贷平台委托催收公司,在借款人逾期还款时进行催收。

看上去是个正常、合法、合规的流程,那么网贷的坑到底在哪里呢?具体有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诱哄当事人签订协议。网贷平台占据优势地位,通过技术手段刻意隐瞒,导致借款人忽视其签订的各项合同文件。某些网贷平台在宣传时甚至扬言,凭借身份证就能借款数十万。平台可以只要求借款人上传身份信息、电子签名,但是具体的合同文件可能不会显示,导致一些当事人甚至在还款之后都不清楚自己当时都签过什么。

第二,隐形收费多。在借款过程中无法收取的费用,会在担保过程中进行收取。担保费、信用评估费、服务费等等,名目繁多,为的就是把你口袋里的钱变成自己的钱。而这些隐形收费,可能每一笔都不多,几十块或者几百块,但是每一笔借款都会产生这样的费用。如果借款人在网贷平台有多笔借款,就会承担高额的服务费用。

第三,还款金额不透明。平台会提供一个还款计划,采取等额本息的方式,每一期只需要借款人偿还较低的金额。很多当事人在看到分期金额较低时,都会忽略计算总额,总觉得是占到了便宜。但是平台从未提供具体的还款明细以及最终的资金流向。例如借款人偿还的每一期金额中,本金是多少,利息是多少,所谓的服务费是多少。有些较为敏感的当事人,只是隐约觉得有些不对,但是并不清楚哪里不对。感觉差的也不是很多,也就不再计较了。甚至某些平台会把服务费纳入本金金额计收利息,或者把服务费进行拆分,在每一期的还款金额中进行重复计算。

第四,催收有风险。很多网贷平台都是把催收外包给某些催收公司,轻则短信电话轰炸,将借款人借款的情况告知借款人身边的朋友、同事等。重则采取暴力、软暴力等催债方式,严重损害借款人的合法权益,严重影响借款人的正常生活。但是借款人在维权时却又困难重重,难以获得精神损害赔偿。

律师为什么不建议你碰网贷?

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更没有白来的金钱。建议大家远离网贷,避免落入陷阱。

相关推荐

展开阅读全文

猜你喜欢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