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使无法在银行办理无抵押贷款又急需用钱,也要小心诈骗犯的陷阱

2018年,贷款理财类电信诈骗案件占到本市网络电信诈骗案件总发案数的10.1%。今天上午,上海市公安局召开新闻发布会,通报近期打击防范“贷款诈骗”类电信网络诈骗的情况。

在新闻发布会上,警方通报了4种网络购物常见诈骗手法,包括:
1、被害人有贷款需求,在网页中搜索“贷款”等关键字后查询到贷款网站并注册申请贷款或下载贷款类APP软件注册登记,事后接到冒充网络贷款平台工作人员的电话,称其申请的贷款通过审核。在互加社交软件后犯罪嫌疑人称申请贷款的条件尚不够,编造“需核实还款能力”先要缴纳“保证金”、“银行交易流水明细”等为由,诱骗被害人向犯罪嫌疑人的银行卡转款、扫描二维码支付、点击链接消费等方式骗取钱款,或要求被害人提供收款银行卡号并在内存入资金作为“贷款保证金”,以放款需“进账验证码或出账验证码”为由,骗取被害人银行卡动态验证码,将被害人卡内资金转走。

2、犯罪嫌疑人假冒贷款公司致电或发送短信给被害人,推销贷款业务。当被害人需贷款时,犯罪嫌疑人通过社交软件发送给被害人“借款合同”填写,并编造贷款需先支付所谓的“贷款包装费”、“核实还款能力”需先支付首月还款的本金及利息等为由,诱骗被害人向犯罪嫌疑人账户转款或通过第三方软件扫码支付骗取钱款。

3、犯罪嫌疑人假冒贷款公司致电或发送短信给被害人,推销贷款业务。当被害人需贷款时,互加社交软件,并发送二维码或链接,要求被害人扫码、点击链接下载贷款类APP软件操作,并编造先需要支付“贷款保证金”、“银行交易流水明细”、核实还款能力后才能通过审核,诱骗被害人转款给犯罪嫌疑人。

上海市范电信网络诈骗中心范华探长介绍,犯罪嫌疑人利用了一些人征信低、无法在银行办理无抵押贷款又急需用钱的心理,释放低利息或无息贷款、资金快速到账等诱饵来吸引急需用钱的被害人;或在网络上制作虚假贷款公司页面,或在社交软件群中投放大量“无抵押、无担保,正规公司,快速放款”的广告,并预留联系方式,等待被害人上钩。犯罪嫌疑人会诱骗被害人登陆事先伪造的贷款公司页面,或登陆正规贷款公司页面,并伪造“贷款合同”、“法人资质”、“公司执照”等,营造正规贷款公司的假象。犯罪嫌疑人常常编造贷款流程,要求被害人签订“借款合同”,以此搜集个人身份信息、银行卡号、手机号码等。随后又以“收取保险费、保证金、激活费、服务费、包装费”或以“审核还款能力”等借口诱骗被害人通过银行卡、第三方软件转款。

警方提醒市民,切勿轻信各类电话、短信、社交软件群等形式的贷款广告。申请贷款时,需到国家正规金融机构申请贷款,降低贷款的风险。正规的贷款机构都具有营业执照,在进行信用贷款时需要相关的身份证明和资产证明手续。即使贷款人在网上看到了贷款广告,也需要到线下的门店进行证实。银行、正规的贷款公司不会要求借款人在申请贷款前就提前支付“保证金”、“手续费”、“保险费”、“服务费”等各种费用。要提高警惕,谨慎使用个人的信息,不随意泄露个人信息和银行卡信息到贷款平台。

相关推荐

展开阅读全文

猜你喜欢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