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学者二刷《流浪地球》之后,对不合理处的更正、补充、和说明

我中学的时候就是一个科幻迷,上课不听讲,专门做白日梦,内容很多是科幻。痴迷《奥秘》《少年科学》《科幻世界》等。白日梦做几年就审美疲劳了,就想着怎么具体地,脚踏实地地实现那些想法。

第一步是解决地球上的问题,所以我不务正业,花十几年写了一本《下一次革命》,讨论人类如何在地球上长远地,愉快地,生存。网上有2015年版全文。这几年在推进书上提出的一些概念,如三维城市,高原人工环境农业,全可再生能源,海洋绿化,等。本来想下一步要写一本《月球开发工程大纲》之类的书,现在看来是用不着了,月球开发竞争很快就会开始。

北大学者二刷《流浪地球》之后,对不合理处的更正、补充、和说明

有人说,你怎么知道未来什么什么不会发生?简单回答,因为物理规律不会改变,或者说,在允许人类存在的能量区间内,物理规律处处相同,跟时间,地点无关。更复杂的回答只好请读者自己找了。

整体评价:

《流浪地球》是第一部正规的国产科幻大片,场面宏大,画面精美。但是科幻姓科,特别是硬科幻,对科学性的要求很重。故事情节的合理性也是基本要求。影片的科学上,情节上的硬伤有点多。

细节的更正与补充:

1、 太阳在未来的几十亿年很稳定,是无数观测和研究的结论。“你怎么能肯定不会突然变化?”,我不能肯定,但是担心或者预计会变化更没有理由。这里小说中有穿过太阳中心的探测器的说法。不可能。太能内部高温高密,不允许任何固体物体通过。

2、 小望远镜,预警距离,海平面升高高度,海口湛江海啸,还有一些小问题,略。

3、 150万亿吨推力问题,我的计算没有错,开始算小了两个量级,后来发现了。等离子推进的能量效率有可能提高一点。一座行星发动机的功率就会达到目前地球接受到全部太阳能的40倍,世界消耗全部初级能源的25万倍。

4、 我批评的是“离心重力”这个词。没有这个词,有歧义。当然如果名字委员会就那么定义,或者说大家都那么叫,我无话可说。一般叫人造重力。

5、 地下城的位置,不以现在的建筑,材料,和工程原则为依据,可以建在发动机下面。本来发动机和地下城都是假设的。

6、 关于重聚变。我本人研究聚变,到207x年,聚变大规模商用不太可能并不是我一个人的看法。当然有人有不同看法,但是重聚变根本就不会纳入研究范围,因为大家都知道没有意义。

7、 关于休眠。休眠是要停止体内新陈代谢活动的,对身体状态是很大的改变,显著降低身体温度是不可避免的。休眠不能像睡觉一样,想睡就睡,想醒就醒。升温降温也需要时间。

8、 关于弹弓效应,对于地球最后要达到的速度,弹弓效应没有意义。

9、 头盔里的照明灯,确认了,的确有,是脖子后面一长条。这灯没有意义,只能带来干扰。这是摄像照明的需要,但是后期应该做掉。

10、 关于点燃木星。根据设定,人类已经掌握的重聚变。这时候,空间站的燃料是什么?总不会是化学燃料吧?氢?煤油?二甲肼?如果不是化学燃料,对点燃没有帮助。刘培强拉一堆石头撞上去干什么?纯粹从化学角度来说,应该拉一堆氧过去,按一定比例混合木星大气,再用火焰点燃才行。地球上用的化学燃料都不行。木星的大气是氢,所以这时候的燃料是氧,而不是更多的氢或其它燃料。

北大学者二刷《流浪地球》之后,对不合理处的更正、补充、和说明

11、 都马上要到洛西极限了,地球的引力已经被大部分抵消,洲际导弹当然能打过去。

12、 等离子喷射的距离一定是无穷远,不能喷到点火位置的设定不成立。根据前文的理由,不需要点火就能自动点火。

13、 关于点燃MOSS。的确电影里计算机在冒电火花,但是这一点是不能成立的。理由前文里面已经说了。一旦冒一次火花,线路自然就断了,不能持续冒火花。可以找几个高性能机房砸几瓶酒精试试,看能不能点着火。而且,刘培强应该知道,砸一瓶伏特加几乎没有可能点橪MOSS,但这是他的唯一计划和行动。拔电是最简单和有效的操作。计算机有安全和冗余,烧起来不知道什么时候会失效。

14、 关于晨昏线。位置可能没有问题,但是晨昏线在地球上没有那么窄。

15、 关于达到5%光速需要喷掉的地球质量。碰掉10%地球质量的估算问题不大,但是600公里厚度算错了。按照地球半径为6370公里计算,密度不变,那么10%的地球质量需要喷掉220公里,如果考虑表层密度只有深层的一半左右,大概要喷掉300公里。总的结论不变,也就是要把地壳全部喷掉还不够。

16、 关于小行星撞击。以前有过专门讨论,就是对大一点的小行星,根本没有办法用原子弹炸掉。特别是地球必须以5%光速运动的时候。所以与天体撞击是非常大的威胁。

17、 在假定掌握重聚变技术的情况下。并不需要着急找另一颗恒星,因为能量供应有保障,只要脱离太阳的伤害范围就行。

下面是新的问题:

18、 外出的工作服为什么先在家里穿好?当然应该是先检录,再换装。要混出去,只需要伪造身份,但需要被伪造的人配合,这比较难。

19、 电梯上升到海拔500米才出来,北京的海拔只有三四十米,如果海平面上升300米,已经被淹了,跟上海一样。电梯最后升到一段大坝顶端,也就是说人们曾经筑坝保护北京,可是为什么只保护CBD?500米高的垂直大坝?

20、 韩朵朵一出来就更近距离地看到发动机的等离子柱了,为什么后面看到行星发动机那么惊奇?

21、 头盔在零下80度环境中,呼气应该在透明罩上结霜。如果用疏水材料,也会有霜的颗粒滑下去。

22、 拘留所不按男女分开收监吗?当然这是电影的规矩。电影的牢房都是囚犯家开的。

23、 一开车就走很深的一线天峡谷。多次地震,峡谷还没垮掉?行车路线非要选择惊险无比的峡谷下方?地震产生的峡谷下面会很平整,并且被选作驾驶路线?这算是一些“幻”片的常规套路吧。

24、 救援又不是平叛,带重武器干什么?加特林机关枪射出的子弹有好几箱吧。

25、 海平面上升300米之后,济南,淮安,南京,杭州这些地方全部淹掉了,地理名字没有意义。

26、 先淹掉,再震开,楼里居然没有被冰填满?

27、 救援队长可以自作主张,就地解散自己的队伍?

28、 刘培强为什么在新年第一天交接?联合政府不人性一点,早点让他回家过年?

29、 刘培强插卡之后MOSS说离岗交接已经完成了,当然刘就没有权限了,职务解除,也不能对老马发号施令了。MOSS的确说了他第二天可以回家,但已经交岗了。

30、 刘培强砸MOSS的时候,说新年快乐。刘启也是因为他父亲第二天要回来才决定出去,所以韩朵朵在大年30还在上课,中学至少应该过年前10天放假吧。

31、 木星自转很快的,怎么总是在同一位置看到大红斑?

32、 冲击波是一个锋面,不是满天火星的样子。

33、 那个应急胶囊,那么大车砸下来没事,一块石头划过就破了。对于防护产品,除了强度、韧性等参数,防撕裂和刺破同样重要。

34、 行星发动机大概十公里高,几条腿的跨度10公里以上,中间什么也没有。结构工程师会告诉你,在地球上,不可能有人设计这种结构。

35、 人物们都很酷,都很有个性,以致于一个会正常说话的人都没有。酷的标准,除了痞气,就是装。警察上来就是一句“放屁”。现在的警察执行公务的时候也不许这样吧?到拘留所领人,没有正常程序?七十多岁的人送VR小黄片行贿?

36、 电影即没有表达好科学,也看不见文明和法制。

北大学者二刷《流浪地球》之后,对不合理处的更正、补充、和说明

其它说明:

如果当时地球80亿人,抽签活下来35亿人是非常残忍的决定,必将引起巨大的社会动荡。没有抽到的人凭什么要接受?最后必然互相屠杀。

在小说的场景设定上,最后地球派取得胜利。无论是否已经掌握重聚变,科学的结论一定是造飞船。地球派与飞船派的斗争就是暴民与科学的斗争,愚昧与理性的斗争。地球派的胜利是暴民和愚昧的胜利。如果假设的场景成立,本人一定是将受到地球派迫害的飞船派。地球派只相信自己愿意相信的东西,仇恨不同看法的人。这种人一定是多数。在人多即胜的暴民政治中,理性、有底线、守规矩的飞船派一定失败。

影片最后播放创作名单时,我一直看到最后,寻找科学顾问名单,没有找到。据传科学顾问不同意电影基本场景设定,但是被拒绝了,以致于科学顾问不愿署名。

科幻电影是非常重要的一类电影,它告诉我们未来会发生什么,让我们提前看到未来,思考未来。但是科幻姓科,离开了科学,科幻就不存在,特别是硬科幻。这跟片子是在国内制作还是在好莱坞制作没有关系。科幻电影需要科学和影视良好结合。但《流浪地球》电影制作过程中,没有尊重科学界的意见,导致硬伤众多,大大影响了影片的整体质量。

一部好的电影,除了画面的冲击力,需要遵循的东西很多。

我们都希望子孙后代能够生活在一个更美好的未来世界中。科幻应该提醒我们,在创造未来的时候,要注意什么,要坚持什么,要避免什么。影片应该展现的事实的准确性,思考的理性,演绎的逻辑性,既是对硬科幻片的要求,也是体现制作团队实力的标准。

希望以后能看到更多的国产科幻大片,也希望科幻片的科学性更有保障。

相关推荐

展开阅读全文

猜你喜欢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