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回应“学姐为学妹立规”,不存在校园霸凌,但还是需反思

9月24日凌晨,@中国民用航空飞行学院就网传“校园霸凌”事件发布声明,声明指出,网传微博配图内容为往届个别学生自撰的“新生入学须知”,且多数内容为军训时的规定。学校也曾对该“须知”的编撰者进行过批评教育。不存在所谓“学姐为学妹立下种种规矩”之说。

大学回应“学姐为学妹立规”,不存在校园霸凌,但还是需反思

这是针对之前学生发帖质疑“校园霸凌”的回应:9月19日,有网友在微博爆料称自己是中国民用航空飞行学院的学生,入学后被学姐欺压,学校存在霸凌现象和“等级制度”。学姐不仅可以管理学妹的穿着打扮、和男生的交往情况,在校园内遇到学姐学长还必须打招呼等要求。

从这起事件看,“校园霸凌”可能言过其实,但大学生群体中确实存在一定程度的等级思想,高年级学生觉得自己比新生等级高,因此,以高等级姿态对待新生。这和我国整体人才管理和评价中,存在的“媳妇熬成婆”的人才成长方式,是有一定的契合度的。即在最初阶段,要做好做受气的”小媳妇”的准备,等熬出头后,也可以当对“媳妇”发号司令的“婆婆”了。因此,大学在否认校园霸凌之后,有必要针对学生管理中存在的等级思想,加强倡导平等的教育,在学校对人才的管理和评价中,也要倡导平等的基于能力和贡献的管理和评价,而非论资排辈、重资历与重帽子。

大学回应“学姐为学妹立规”,不存在校园霸凌,但还是需反思

我国高校学生会中,其实是存在一定程度的“等级制度”的,今年前不久,一所高校的学生会干部任命,就赫然注明正部长级、副部长级。这说明学生干部们已经深谙等级之道。而这种等级制观念,和学生会组织是自我教育、自我管理的学生自治机构的性质背离,不利于培养学生独立的人格。这种等级制观念之所以在学生会组织中存在,和我国教育管理、人才评价的等级制,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比如人才评价,最近几年来,我国高校就十分看重人才的头衔和帽子,这实质是把人才分为不同的等级,不同等级的人才有着不同的学术权利。在这种环境成长的学生,也就很容易受到影响和感染,在学生的自我教育和管理中,也引入等级制。

具体到这所学校被新生质疑的带有“校园霸凌”意味的规定,如果每个学生都遵守,并没有什么问题,比如,针对“不要和学姐抢饭”等内容,学校回应称,“互敬互让,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也是社会公德,大学生集体生活更要遵守。学校要求学生在寝室里不得嬉戏打闹、大声喧哗、影响他人休息;在食堂就餐时,要依次排队,不得插队;同学之间相处,要多为他人着想、要相互包容,要讲文明和公德。”显然,如果不是“不要和学姐抢饭”,而是“依次排队,不得插队”,就没有人质疑是“霸凌”,而是遵守公共秩序。同样,“要求新生对老生和老师打招呼”,这也是单向的,学校回应称,“提倡空乘专业学生要主动打招呼、学会打招呼,把微笑、友善传递给他人。该倡导也适用于我校所有年级和专业的学生,并非只针对大一新生。”但为何对所有年级和专业学生都适用的倡议,变为了只针对大一新生,这或不是因为新生敏感,而是老生对规定的“扭曲”。

大学回应“学姐为学妹立规”,不存在校园霸凌,但还是需反思

而放眼国外大学,也不乏有“老生”给新生做规矩的事例,但一方面,这属于学生群体的自我管理,而另一方面,也有一些内容涉及校园霸凌,遭遇广泛质疑,一些学校古老的迎新方式,也在被抛弃。值得注意的是,我国的学校管理模式和国外大学有较大的不同,像学生会工作,主要由学校主导,委任学生干部进行管理,这就需要学校在开展学生管理时,避免制造不同的等级,防止部分学生产生特权思想。据报道,该校在回应中称,一直以来,我校空中乘务专业以学生队建制进行管理,实行带班班长制度,是为了更好的传承品行正、修养好、纪律严等优良传统。带班班长是在高年级筛选出的品学兼优学生,在低年级各班班长未选出前,代行班长工作。其行为均在辅导员指导下,以学校的相关管理规定为依据,并非所谓“学姐自行制定管理规定”。这种管理方式是一种创新,但是,却有可能给带班班长一种高于其他学生的等级观念,而不是服务班级同学。

大学新生对学校学生管理中存在的“等级制”的敏感,并不是一件坏事,这需要学校检讨并审视在学校管理中,是否存在等级制思维。等级制思维,对人才培养和学术研究,都会制造障碍。我国当前的教育、学术管理和评价改革,都在致力于破除等级制,包括在高考改革中取消录取批次,在推进大学建设一流时,淡化学校的身份标签,在人才评价时,要求破除唯帽子论,强调学术头衔回归荣誉性,和具体的利益脱钩等。因此,在学生管理中,也必须消除等级思维以及等级制管理方法,给学生营造健康的成长环境。

相关推荐

展开阅读全文

猜你喜欢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