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眼旁观第三方支付牌照中“预付卡”的崩塌

前不久,因故查询央行第三方支付牌照名单时,也顺便翻看了已注销的第三方支付牌照的名单,发现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在总计39家注销的第三方支付牌照中,竟然有27家是预付卡发行与受理企业,还有6家被其它持牌公司所合并,即总计33家预付卡发行与受理牌照已经被注销,其中山西金虎是2021年2月末最新注销的。

数据来自于《中国支付产业年报》

该表中的数量,包括商业预付卡、公交一卡通卡、线上充值预付卡,以及中银通卡四大类企业,在2014年达到顶峰之后,近几年一路下滑,既有因违规被监管机构强制摘牌的,也有自身实力不足主动终止续展注销牌照的。总之,第三方支付中的预付卡企业的数量仍然会继续减少,已经成为不争的事实。

山西金虎成为2021年首个主动注销支付牌照暨预付卡牌照的企业

国内预付卡发展过程

预付卡是各家卡组织中信用卡、借记卡、预付卡三大标准产品之一,由于其具有极为特殊的功能,所涉及范围很广,在电信、商场、超市,以及公用事业等行业都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包括中国银联在内,万事达卡、Visa、美国运通都发行了预付卡产品,并在中国境外市场广泛发行,这都证明了预付卡作为金融机构标准产品的地位。

但是,预付卡在国内的发展却一直以“扭曲”的业态方式存在,这也与中国金融市场对预付卡错误的定位有着很大的关系,中国银联与各类商业银行都不能发行预付卡,最终却以“支付牌照”的形式由第三方支付企业掌握了预付卡的发行与受理,也因此让预付卡在中国成了一个“畸形儿”。

 

在上世纪90年代末到本世纪初期2000年,尽管当时的支付市场没有达到今天这样成熟的环境,但是商业银行的预付卡业务却已经与信用卡、借记卡业务并列,包括工行、中行、农行、招商、广发等诸多商业银行,针对国庆40周年、香港/澳门回归、2000年跨世纪等主题都发行过大量的预付卡产品,这些品种都成为后来银行卡收藏品中的珍品。

但是,就在进入二十一世纪后,由商业银行发行的金融预付卡,被有关部门以“反腐”名义叫停,最终在2001年前后商业银行发行预付卡被全面禁止。然而就在商业银行退出“预付卡”市场后,反倒为大量非金融机构进入预付卡市场打开了大门,其中不乏夹杂了大量的不良企业。

 

商业银行被禁止发行预付卡至今已经二十年,其中只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和2010年上海世博会期间,由中国银行和交通银行阶段性地发行了主题预付卡产品。在2011年开始发放第三方支付牌照时,发行预付卡也成为持牌资质,截止2019年149家预付卡企业中,除了14家以当地公交一卡通业务为主体的持牌企业,以及中银通公司外,有122家从事商业预付卡发行和受理的企业。

预付卡的市场用途

预付卡作为一个比较特殊的金融支付产品,使用场景方面有一定的限制,在日常消费中,作为消费者来说,如果没有特别的要求,并不需要购买商业预付卡进行消费,而通常使用较多的场景,主要是在水、电、气等公用事业费,以及公交、电信、加油等方面。那么预付卡的作用在哪些方面:

01

送礼市场需求

预付卡是礼品市场中的重要产品,通过购买预付卡来馈赠亲朋好友,比单一购买礼品馈赠具有更多的选择性,因此也受到消费者的青睐。而所谓商业银行发行预付卡是造成“腐败”根源的缘由,也是从这个作用引发而来。

02

企业员工福利

很多企业通过预付卡向企业员工发放福利,以实现合理的财务避税,因此企业福利也是支撑预付卡“半壁江山”的重要源泉。

03

境外人士短期消费

利于境外人士在目的国境内消费,预付卡比境外信用卡使用更为便捷,而且卡内资金有限,不用担心失窃挂失盗刷的问题,也比旅行支票兑换现金方便。预付卡可以在属地银行网点购买,通过卡组织遍布全国的特约商户刷卡消费,利于异国短期商旅活动的消费。

预付卡的“利益”所在

在第三方支付271张牌照中,预付卡的发行与受理牌照就占了半壁江山,为何这么多企业对预付卡牌照如此青睐?发行预付卡,最大的“利益”所在就是可以实现卡内资金沉淀带来的利息收入,以及残值资金占用。居然有预付卡企业曾经通过投资上市企业跻身前十大股东的事件发生。

 

资金沉淀,就是在购买预付卡时卡内可用金额,也就是“备付金”,消费者在使用预付卡前,这部分金额沉淀在预付卡企业。待预付卡在商户消费后,预付卡企业才会根据结算账期,将相关资金转入商户。因此预付卡企业坐收沉淀资金转存于银行,就可以稳赚这部分沉淀资金的利息。

 

预付卡另外一个收入来源是卡内“残值”。就是在预付卡规定的有效消费期内没有被使用的剩余金额。很多用户由于忘记使用预付卡,或不能完全消费的话,这些存留于账户的残值金额就会成为预付卡公司的收入。

 

因此,发行预付卡可以获得包括沉淀资金(备付金)、商户回佣、售卡手续费、残值资金等,因此其利润率是惊人的。但是随着监管加强,强调了预付卡中的沉淀资金(备付金),以及卡内残值资金,并不属于预付卡企业自有财产,只是消费者购买预付卡,并使用后存放于预付卡内的自有资金。监管要求支付机构必须将备付金存放在人民银行或符合要求的商业银行,并明确与之配套的审慎监管措施,充分保障用户权益。

 

正是如此巨大的利益驱动,诱使大量良莠不齐的企业进入预付卡市场,中国人民银行前几年取缔了获得第三方支付牌照的易士卡、畅购卡等公司的从业资格,其中就存在大量挪用客户备付金等重大违规行为。而这种现象在预付卡企业机构中屡见不鲜,社会中有很多没有牌照的美容、餐饮、健身、洗衣、洗车、洗浴等中小企业自行发放的预付卡中,经营不善而倒闭、跑路的风险更是屡屡被曝光,为消费者带来不计其数的经济损失。

“备付金”政策压垮预付卡企业

由于第三方支付机构,通过扩大客户备付金规模,以赚取其中的利息收入,偏离了提供支付服务的业务方向,造成支付服务市场的无序和混乱,破坏了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也违背了人民银行许可其开展业务的初衷。

 

2018年,央行发布《中国人民银行办公厅关于支付机构客户备付金全部集中交存有关事宜的通知》,自2018年7月9日起按月逐步提高支付机构客户备付金集中交存比例,到2019年1月14日实现100%集中交存,非银行支付机构的客户备付金日终后全部集中存放于其在中国人民银行开立的客户备付金集中存管账户中。

 

支付机构备付金新政的出台,对第三方支付行业的影响是很大的,尤其是备付金所产生的利息被大幅缩减,对于第三方支付企业,尤其是预付卡企业利用客户备付金“躺赚”利息的想法被彻底打破,这对单一依靠预付卡业务的部分实力不济的第三方支付企业来说,这个打击无疑是致命的。即便是仍在经营中的持牌企业,恐怕日子也不会太好过。

 

国外预付卡产业发展很值得中国借鉴,除了财务制度的差异外,与由卡组织和银行主导预付卡产品是有非常大的关系。卡组织利用现成的受理商户网络,与银行合作发行预付卡,这种模式已经成为银行参与开放式预付卡业务的主流模式。正是由于金融机构发行的预付卡,由于管理、流程方面都按照银行卡标准流程发行,消费者的资金安全得到保障的。

 

随着央行对备付金问题的解决,基本上确定了预付卡企业的红利时代已经消失,当然其赖以生存的礼品卡、福利卡市场仍然是其主要的空间,但是主要集中于具有一定消费场景与生态的企业,诸如京东、携程、国旅等互联网企业,而对于绝大多数单纯做预付卡企业恐怕生存空间已经越来越窄,未来还会有预付卡机构放弃牌照。摆在绝大多数预付卡机构面前的,就是要在复杂多变的移动支付市场寻求合规与转型的创新之路。

商业银行预付卡被禁二十年来的事实证明它并非是“腐败”的根源,相反,金融预付卡由于受到银行实名制等相关制度约束,以及交易清算网络的作用,可以及时获取交易信息,反而一定程度上可以限制“腐败”。既然如此,就应该为商业银行预付卡进行正名。在不影响现行预付卡市场政策的前提下,让商业银行预付卡重新回归市场,发挥其独特的产品优势与市场价值。

信用卡逾期问题,添加微信公众号:聪聪谈事

回复“信用卡逾期

相关推荐

展开阅读全文

猜你喜欢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