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撸贷老哥崛起:一口气注册50个平台

目前,上百家中国现金贷已经出海印度,还有数百家在虎视眈眈,随时准备杀入。

在渐渐成熟的市场中,撸贷的印度老哥也开始集中出现。

他们会同时注册十多个平台,然后批量“养额度”。

他们会在社交网站聚集,谈论怎么撸贷和“找口子”。

甚至中介群体也开始出现,帮助老哥们集中伪造资料,风卷残云,一个个平台撸过去。

在过去,印度现金贷市场被视为黄金之地,坏账率低于10%。

而现在,多位资深风控人士监测到的危险信号越来越多,“坏账将可能集中爆发”。

这个市场看似还处于早期,但平静的水下却波涛汹涌,行业即将面临第一次洗牌了吗?

01危险信号

“2019年11月初,我们发现,印度现金贷市场出现了一些值得警惕的信号。”元丁科技风控负责人宋田表示。

信号之一,就是多头借贷开始加剧。

“11月之前,多头情况没那么显著。但从12月开始,多头直线上升。”宋田表示。

他最近发现了异常客户,深查下去才发现,这个客户短时间内在十几家申请过贷款。

“12月30日,我们统计了一次数据。发现其中10%的客户,在7天内,申请了6次以上贷款。”宋田说。

这其中还有不少人在3天之内,申请超过10家——这与中国撸贷老哥的节奏已极为相似。

“我们发现,有一个印度用户在50个现金贷平台上全部注册了。”现金贷系统风控商印牛的风控负责人王雯倩称。

她最近已监控到多个危险信号。

王雯倩发现,一些客户开始变得越来越老练,填写资料飞快。

比如,需要提交证件的时候,“正常人一般都有一个找证件的时间,但他们非常迅速,一看就是老手。”

同时,这个群体也在尝试“养额度”。

“现在行业出现了一个非常异常的行为,占比甚至高达80%左右。”王雯倩发现,一些多头借贷的用户,还款表现很好,但还款的周期却有问题。

“很多人都是早晨借,下午就还。要不就是今天借,明天就还。”王雯倩认为,这很可能就是在“养额度”。

目前大部分的印度现金贷平台,都在遵循一个规律:长期规律还款,额度就会慢慢提高。

比如,第一次额度500,第二次就可能给800,第三次就可能给1000。

“他们很有可能是准备把额度养得肥肥的,再一次性收割。”王雯倩称。

这些危险信号集中出现,以撸贷为生的群体真的开始觉醒了吗?

02老哥崛起

“是的,他们来了。”王雯倩发现,在印度流行的“美版知乎平台”Quroa上,已经开始出现关于“撸贷”的话题。

里面的内容都似曾相识,比如怎么包装资料,哪个“口子”风控更松。

老哥来了,中介也来了。

在Quroa、Facebook等社交平台上,中介们开始活跃,他们在小组里发帖子,“想低利率贷款,找我”,并留下电话。

Facebook上的印度中介发帖,招徕当地老哥

他们也会到WhatsApp等聊天工具中拉群,集中辅导用户如何贷款,最后收取服务费。

这和中国的撸贷产业链,如出一辙。

“这条产业链正在完整化。”王雯倩也监控到,在印度市场,欺诈行为开始出现群体化的趋势。

王雯倩公司最近有个新平台上线,他们没有做任何宣传,却突然涌进来几十个自然流量。

“这些人的资料和行为,相似度很高,就像是中介带着一群老哥来撸贷。”王雯倩把这些高危客户全拒了。

贷款资料集中伪造情况也越来越明显。

他们最近监控到,一批完全看不出有任何联系的人,提交的证件照,背景一模一样。

后来一查定位才发现,他们都是集体行动,一起去一家平台借,然后再扫荡到另外一家平台。

印度老哥们,绝对不是省油的灯。

“砍头息20%以上的现金贷平台,很有可能被盯上。“宋田称,这些平台一般没有挂靠或者申请牌照,纯粹在裸奔。

在这种情况下,一旦被催收,印度老哥就可以去相关的监管部门投诉。

“一投诉一个准,就会被印度监管扫荡了。”宋田称,其实印度人很聪明。

他们还监控到,这个群体出现在相对集中的区域。

班加罗尔中介陈晨称,现在,很多平台都会屏蔽掉几个地方,比如旁遮普省,以及印控克什米尔。

“这些地方的人,基本都是借钱不还的老哥或者老赖。”他表示。

他分析,这是因为,第一,这些地区政局动荡,中国公司不敢去催收。

以印控克什米尔为例,在这里,印度与周边国家存在领土争议。

第二,这些地区很穷,“借来的钱基本还不上”。

第三,因为地理位置的原因,这些地区的人“懂中国的套路,知道中国企业怕什么”。

老哥和中介开始成熟,欺诈开始集中出现,大批量养额度的行为也开始出现,在此情况下,坏账会集中爆发吗?

已经有一部分平台和个别系统商注意到了危机,并开始调整风控策略。

印牛已开始采取措施,比如对于异常用户,不再进行提额。

但大多数平台尚未意识到危险的临近。

多位业内资深人士判断,坏账可能会在近期集中爆发,“一切都预示着,到了一个临界点。”

03风控难题

“一旦坏账爆发,就要考验各家平台的风控能力。”但王雯倩认为,在印度,离真正的风控,还差得远。

多位业内人士透露,现在在印度,很多平台都是以人工审核为主,机审为辅。

而中国的现金贷,早就做到了100%的机审。

目前来说,印度的风控实在有太多的难点。

以最基础的数据为例。

在中国行之有效的很多数据,在印度都失效了,比如运营商数据。

在做前端风控时,“印度的运营商数据,超过70%是没有价值的”,宋田说。

这是因为,在印度,有近80%的人使用的是预付费卡,这种卡不具备通话记录功能。

而在印度的现金贷用户中,有近90%的用户手机卡是预付费卡,查询不到通话记录。

这意味着,你只能查到用户是否实名,却查不到他的在网时间、消费金额、紧密联系人、有无贷款和逾期历史。

“对比来看,在国内现金贷行业,运营商报告几乎能占整个风控权重的八成。”宋田说。

在后端催收时,中国爬取通讯录、打熟人电话催收的方式,也行不通。

这是因为,印度人的手机通讯录里,每个人平均会有300个,甚至1000-2000个联系人。

但这些人往往是因为网络社交认识的,双方素未谋面。

这就导致电话催收时,很难找到对借款者有威慑力的熟人。

宋田认为,在印度,针对白领人群,真正有用的数据是三个:税收、征信报告、多头。

但征信报告的缺点,是覆盖率不高。印度有近14亿人口,有征信报告的人约为7000万,比例只有5%。此外,征信报告的查询成本也很贵,且价格不一。

“中国过去的公司对印度了解不多,找的数据提供方不一样,都是同一份征信报告,价格可以相差4到5倍。”宋田表示。

数据问题还算相对简单的,印度风控最大的难题,是身份验证。

印度人的命名规则极其复杂,同一个人,在不同证件上的名字可能都不一样。

而奇特的是,各个政府部门和金融机构居然也认。

比如,如果一个人叫BAA,在开银行卡时简写成BA,银行也认。

此外,印度有二十多个邦,每个邦相对独立,语言、习俗存在较大差异,命名规则可能完全不同。

“印度北方高种姓制度的人,名字会偏西方化;印度南部的农民,名字里可能先是自己村庄的名字,再是自己父亲的名字,最后才是自己的名字。”王雯倩表示。

也就是说,风控的第一步——实名验证都困难重重。

当地政府也曾经尝试统一姓名规则,但因为实在太过复杂,最终放弃。

连政府都放弃的浩大工程,对于一家公司来说,谈何容易?

“我们还是决定一试,也摸到了一些窍门,比如名字越短,代表种姓越高;名字越长,代表种姓越低等等。”印牛一位负责风控的工作人员透露。

为了破解风控难题,数据和风控服务商们使尽了浑身解数。

目前,市场上已经开始流传一份黑名单。

“一家头部平台的黑名单数据正在公开叫卖,一个50卢比(合人民币5元),因为价格太贵,目前买的甲方还不多。”一个印度中介透露。

王雯倩也在尝试一些新的方式。

比如,印度规定,在用户授权后,获取其APP信息是合法的。

他们会借此分析用户的APP,为其打上“博彩类”“成人类”“714”这样的标签,提示风险。

宋田认为,在印度,纯线上未必都走得通。根据不同的客群,要采取不同的方式。

在印度这样一个高度复杂的国家,市场越细分,风控就越好做。

针对白领或白领以上人群,可以走纯线上模式。

因为这群人看重自己的社会声誉、征信记录,生怕因为逾期影响自己买房买车。

而在印度下沉市场,就一定要走线下模式,搭建强大的地推团队来做,且一定要注意合规。

但催收,一直都是出海的中国现金贷企业的七寸。在印尼如此,在越南也是如此。

“一旦有一家7天砍头息30%的野蛮催收被举报,就可能连累所有中国现金贷企业。”

但从长远考虑,宋田依然保持乐观。

“如果说现金贷是鲨鱼,那么东南亚国家是池塘,而印度是大海。”一尾鲨鱼可以很容易地把一个小池塘掀翻,却很难在大海里掀起大浪。

印度是一个监管严格的市场,野蛮玩家随时可能被清理出局。在过去,印度市场处于太早期,用户单纯,因此风控并不算重要。

但市场潜在的风险正在累积,接下来,各家平台将进行风控实力的较量。

征战印度的第一次波涛,恐怕即将来临……

*文中受访者为化名。

相关推荐

展开阅读全文

猜你喜欢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