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安消费金融获批背后 只为承接陆金所P2P业务?

4月9日,上海银保监局批准了平安消费金融有限公司开业。

而在平安消金的发起股东之中,除了平安集团之外,还有陆金所控股和平安普惠的“身影”;在其管理层之中,也有多位高管来自陆金所控股和平安普惠,这种安排引发了市场的好奇和猜测。

比如,平安消金是否会承接原陆金所的网贷业务?平安消金是否是另外一个翻版“平安普惠”?

市场猜测乍一看去也颇有几分道理。但细想之后,平安消金这样一个稀缺而珍贵的“牌照”原本就可以大干一场,真的被平安拿来当一个“壳”,去做一些网贷业务的收尾承接?或再复制一家已经成熟的类似公司?

反向思考,这种解释显然不够充分。那么平安消金获批的背后,平安到底在下一盘什么样的棋呢?

“借牌转型”看似捷径难走通

要搞清楚这些猜测,最重要的是要分清楚P2P、平安普惠和平安消金的业务模式。

北京市网络法学研究会副秘书长车宁认为,不同的业务模式,其市场运作方式不同,其监管要求不同,其法律关系不同。因此,各种业务模式之间,不是想承接就能承接,想复制就能复制的。

P2P平台主要提供信息撮合服务。一般的做法是,资金需求方首先要公开自己的信用状况,平台利用信息网络匹配愿意拆借资金的个人或者机构。随着监管升级,各P2P平台都在良性退出或逐步转型。

处理存量业务最好的办法,不是转移,而是到期结束,不再续贷。对于违约的情况,则由增信方处理。

平安普惠的业务模式类似“助贷”。

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2019年6月发布的《普惠信贷聚合模式研究报告》(下简称“报告”)中指出,平安普惠建立起以融资担保为核心的聚合式借款服务平台,把业务环节拆分(比如获客、风控、增信、资金等),各方分别在各自牌照范围内将优势协同起来,比如银行的资金能力强而且成本低、平台有流量和技术风控的优势等。参与各方形成合力之后,就能更好地服务小微信贷客群。

而以平安消金为代表的消费金融公司,以小额、分散为原则发放各类消费贷款(不含房地产贷款和汽车贷款),消金公司本身不能吸收公众存款,资金来源主要是股东的资本金,部分可以发行金融债或进行同业融资。

“网贷、助贷、消金都有不同监管要求,而我国的金融监管十分严格,要承接首先要符合监管要求,而所谓“翻版”更加不可能实现。”北京市网络法学研究会副秘书长车宁认为,除了监管合规要求之外,如果要进行存量业务转移,还涉及的大量债权债务关系的变更,这个也难以完成——P2P的债权人、出借人非常分散;助贷的资金方是很多不同的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而对消金业务而言,消费金融公司本身就是债权人。

车宁补充道,还有很重要的一点,所有的消费金融公司都受制于最大杠杆倍数为10倍的规定。

此次获批的平安消金,注册资本达50亿,也就意味着其最高资产规模可达500亿元。

相比而言,平安普惠的业务规模在其细分领域都位居行业前列,平安消金500亿的规模是无法承接的。

更何况消金业务还有单个借款人20万的限额,资金用途的限制等等,这些都导致了消金牌照所覆盖的客群与平安普惠并不是重叠的。

经过细致分析之后可见,市场猜测都是错误的,平安消金并非为承接某些业务或是为了某个主体转型而生。平安的初衷也许很简单——大举开拓消费金融业务、布局供给不足的细分市场。

现在平安已经集齐全部的金融牌照,集团框架内有平安消金、平安普惠、平安银行等多个涉及借贷业务的主体,可以说手里一把好牌,接下来怎么打?

管窥普惠信贷的”平安方案“

无论是中小微企业的经营类借贷需求还是个人的消费借贷需求,都属于普惠金融的范畴。

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副主任曾刚曾经在采访中表示,当下,中国普惠金融的覆盖水平在全世界属于领先水平。

普惠金融大框架下,细分市场的供求情况有明显差异——高端客户供给已相当充分,须防止“垒小户”现象出现;一些低端的“长尾客户”则面临机构下沉不足、供求失衡的问题。

前述“报告”指出,在此格局中,中大额、中高风险的广泛区间里仍存在巨大的结构性空白,蕴含大量“长尾人群”——尤其是小微型企业主、个体工商户、自营就业者、生产性农户等小微经营者的融资需求,目前尚鲜有信贷服务机构介入,可以说是普惠信贷市场的蓝海。

普惠信贷市场供需结构示意图

普惠信贷市场供需结构示意图

浙江钱塘江金融研修院特邀研究员李庚南表示,未来一段时期内,制约供给侧普惠金融信贷业务发展的瓶颈将是低风险偏好下的资产获取能力不足:既有的普惠信贷覆盖的人群,其金融需求即将被市场各参与主体争相挖掘穷尽,后续增量有限,而且也容易滋生过度授信的风险。

为此,普惠金融下一步的发展方向是要针对至今仍受到强信贷约束的长尾人群,进一步增量、扩面。

“未来一定会形成不同层次格局,其中的各类机构都是服务某一部分普惠人群。创新也正在不断弥补某些层次上的空白。”曾刚表示,不同机构在不同的市场中优势各不相同,不同的模式适用于不同的范围,决定了“分层”将是普惠金融的一个特点,也是普惠金融的必经之路。

李庚南指出,在普惠信贷的供给端,平安集团的布局有其内在逻辑,它将各个子公司业务独立,每个子公司覆盖不同市场、服务不同的人群:平安银行、信用卡、汽车消费金融服务资质较好的中小微和个人消费客群;

平安普惠和平安消金将客群下探,平安普惠专注非银行小微客群的经营类信贷需求,平安消金专注于个人消费信贷需求,从而分层次的满足了不同类型客群的融资需求。

1)平安银行:身体力行转型零售银行

在平安集团的普惠金融新供给体系中,平安银行无疑是重要的一环,凭借基础金融账户的优势和信用扩张的能力,银行能为集团所有金融业务提供扎实的“底盘”,与此同时,银行的利润也是集团战略转型的重要引擎。

目前,经过三年的零售转型,平安银行零售、对公均衡发展的态势显现了出来,大零售、大对公六和四占比的均衡格局逐步形成。

平安银行最新的目标是打造“中国最卓越、全球领先的智能化零售银行”。

平安银行已将中小微客群作为对公业务重要的发展对象,同时在零售端也着力发展消费金融。

我们知道,银行牌照功能是最全的,虽然它也包含消金等内容,但是从平安银行自身的角度来说,它更看重的是给客户提供一揽子综合金融服务。客观地说银行的客户相对来说是资产净值最高、准入门槛最高的。

在平安银行的消费金融供给产品中,服务于6000万持卡人的平安银行信用卡也颇具特色。去年成立的平安银行汽车消费金融中心,精确布局汽车消费金融,与平安消金的经营范围刚好互补。

2)平安普惠:褪去“消费”色彩 专注于小微的信贷服务平台

在平安集团的普惠金融供给板块中,平安普惠是重要的一环,却较为神秘,以至于经常被舆论裹挟。

平安普惠的前身是平安信用保证保险事业部,早期为银行资金提供信用保证保险。2015年,平安集团整合旗下三大小额信贷业务模块,组成平安普惠。

从平安普惠早期的对外宣传看,其定位于非银行客群的消费金融。

2017年后平安普惠进入了较为低调的两年,鲜有关于业务形态的报道。2019年一波集中高调发声,宣告平安普惠在这两年里已经完成转型,专注于比银行更下沉的小微客群,并且探索出了针对该客群的经营类信贷需求的独特业务模式。

平安普惠的客群,显然公司在这些年进行了深入调查研究,被其命名为“1050人群”。

前述“报告”指出,平安普惠已经逐步摸索出一种以融资担保为核心的聚合式借款服务平台,简称“普惠信贷聚合模式”。

平安普惠金融研究院人士在2019中国普惠金融国际论坛公开表示,“从2005年平安普惠开始探索小微信贷业务,聚合模式是2015年时差不多成形。“

过去五年来,平安普惠累计服务了全国1300万客户,大概60%客户身份是小微。剩下40%通过抽样调研,发现其中一半以上真实的用途是用于经营和创业。所有这些小微和经营性用户中,90%的客户平安普惠称为“1050人群”,具体是指年收入在1000万以下,雇员在50人以下的小微企业。

这个群体其经营规模比蚂蚁金服所覆盖的略微大一点点,又比传统金融能覆盖到的小一点点。

在整个生态圈里,平安普惠不断找自己的差异化定位。现在平安普惠是通过聚合模式,找到在传统金融和数字经济这部分夹缝人群,为提供好的金融服务,同时更好地联合市场上各种金融资源,为这部分人群做赋能。”

据此可以猜测,平安普惠是在多年服务下沉消费金融客群的业务实践中,基于扎实的行业市场研究,发现了小微信贷巨大的空白市场,早于市场迅速布局。

在此过程中平安普惠不断探索适应客群需求的业务模式,其早期探索过的业务模式,目前正成为业内新秀学习的成熟案例。

3)平安消金:为平安集团消费金融布局补上最后一块拼图

虽然信用卡由“身份的象征”变得逐渐普及,但仍然没有解决商业银行对个人信贷需求覆盖不足的问题。

而从美国等发达国家消费金融发展的过往经验来看,中国的消费金融行业的大爆发才刚刚开始。

2009年,当时的中国银监会颁布了《消费金融公司试点管理办法》,顶层设计的布局是,让持牌消费金融公司在信贷审核方面的要求可以相对宽松,以满足相对次级客群对金融服务的需求,这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银行信贷无法覆盖的消费金融需求缺口。

同样,从已有的信息来看,平安消金将走科技型消金、生态型消金的路。它的获客方式不是像传统银行那样的营销维度,而是在互联网场景中获客,与广泛的线上线下合作伙伴一起,共同从场景中挖掘客户的消费需求,这才是平安消金未来的梦想,而不是市场猜测的承接P2P转型,或平安普惠的业务那么简单。

在《互联网消费金融:科技、金融与监管》作者程雪军博士看来,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为代表的金融科技的崛起,推动了金融科技与消费金融的深度融合,相对应的,我国消费金融的发展演进也从传统消费金融的时代(2009-2013年),到互联网消费金融2.0时代(2013-2019年),并发展到如今的科技消费金融3.0时代(2019年至今)。

平安消金恰恰定位于科技型消费金融公司,将服务于非银行个人消费客群。此次牌照的获批,将有力地补足平安集团为长尾群体提供消费金融服务的能力。

可以说,平安消费金融公司的成立,为平安集团的消费金融布局补上了最后一块拼图。

近年来科技互联网巨头利用流量、场景优势深入布局消费金融,业界新秀已经对BATJ们高山仰止。此时以“科技型”方式踏足消金,平安哪里来的底气?

科技型消费金融平安有的玩吗?

平安这次布局消金业务绝对不是小小试水,而是深远谋划的体现。依托平安集团覆盖5.16亿互联网用户,平安消金具备发展科技型消金的一切条件,这集中体现在三大优势上。

首先是科技优势。经过“系统重装”式的跨圈层发展,平安这家已经累积申请超过2.1万项科技专利、孵化出3家上市企业,2家科技“独角兽”的综合金融集团,算是一家科技公司了吗?在中国平安看来,答案是肯定的。

以2008年平安IT部门实现公司化运作、平安科技公司成立为起点,中国平安的科技转型之路已经走了12年。

眼下的中国平安内聚集了近11万名科技业务从业人员、3.5万名研发人员、2600名科学家,在全球设立了57个科技研发实验室和八大科技创新研究院,并在人工智能、区块链、云等核心技术方面取得了重大突破。

“中国平安已经是一家科技公司”,中国平安集团董事长马明哲在多个场合如此强调。

这种科技的优势在此次新冠疫情爆发后更加凸显。以平安银行为例,得益于远程办公系统和线上服务平台,连疫情最重地区的武汉分行,零售新资金流入、理财业务恢复率都超过100%,对公存贷款与投行业务都比年初实现增长。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金融系教授韩立岩评价指出,新冠疫情后,平安消费金融公司将金融科技的发展和应用纳入战略措施,是公司应对数字经济发展、线上化趋势加速的亮点。

其次是生态优势。金融来源于生活、来源于场景。平安互联网客户数量已经达到5.16亿,这其中有超2亿的金融客户。

平安集团不断丰富应用场景,已经形成“金融服务、医疗健康、汽车服务、房产金融、城市服务”五大生态圈。这种全方位的金融服务和深度生态圈建设为模式创新提供了肥沃的土壤。

平安联席首席执行官陈心颖不久前表示,平安所有的努力都是在为“未来用户”布局。

消费金融正是一种深入消费场景的金融服务,平安消金可以与平安旗下的场景深度耦合,从而创造出适合客户使用的金融服务。疫情之中,人们已经意识到线上化趋势将不可避免,基于数字场景的金融必将迎来大的发展机遇。

第三是资金优势。有业内人士在朋友圈中评论称,“开局50亿,诞生即巨头”。平安消金的注册资本50亿元人民币,仅次于捷信消金的70亿元,比马上消费金融、招联消费金融的40亿、39亿都高出不少。

在目前消费金融的政策框架下,资产规模取决于资本金的多寡,充足的资本金是企业未来发展的坚实保证。

最新的《财富》世界500强排行榜中,中国平安以1635.97亿美元的营业收入上榜第29名,而平安消金又是第29家获得牌照的消费金融公司,两个“29”也许是巧合,也许巧合中有冥冥注定。

平安消金,能够引发消费金融行业的“鲶鱼效应”吗?

平安消金能成为消金鲶鱼吗?

挪威人喜欢吃沙丁鱼,尤其是活鱼。市场上活鱼的价格要比死鱼高许多,所以渔民总是千方百计想办法带活沙丁鱼回港。虽经种种努力,可大部分沙丁鱼还是会在中途窒息而死。

后来,有人在装沙丁鱼的鱼槽里放进了一条以鱼为主要食物的鲶鱼。沙丁鱼见了鲶鱼四处躲避,这样一来缺氧的问题得到解决,大多数活蹦乱跳地回到了渔港。这就是著名的“鲶鱼效应”。

“鲶鱼效应”也被引入经济领域,变成一种常用的手段或措施,刺激一些企业活跃起来投入到市场中积极参与竞争,从而激活市场中的同行业企业。

2019年年底,银行业协会发布的《中国消费金融公司发展报告(2019)》显示,截至2019年9月底,消费金融公司管理资产规模达到4938亿元,贷款余额4604亿元。

消费金融确实取得了长足的发展。

但这离解决针对7 亿多人消费金融供给缺乏的问题仍有很大距离。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发布的报告预计,从行业整体发展空间来看,我国消费金融行业仍会有五年以上的高速成长期。

而2020年初的新冠疫情,又加剧了发展消费金融的紧迫性,在需求型调控的大背景下,消费金融也扮演着经济稳定器的作用。

在这个“消金大变局”的关键节点,国家金融发展实验室也给出了未来创新的方向。第一,深挖有效的消费场景。第二,构建完善的风险控制系统。第三,充分利用金融科技。

在时代的大背景下,平安消金的机会在哪呢?

按照消金行业的通用的分类方法,消费金融公司商业模式可分为三类。一类是以线下渠道为主,如捷信消费金融、锦程消费金融等;一类主打 O2O 模式,如海尔消费金融、苏宁消费金融、中邮消费金融等;还有一类将自身定位为互联网金融公司,如招联消费金融、马上消费金融等。

除了平安消金之外,光大银行、小米集团已获批筹建消费金融公司,建设银行在近期的业绩发布会上也确认将设立消费金融公司。也就是说,消费金融牌照未来可能进一步扩容。

平安消金定位于科技型消费金融公司,在一定程度上与互联网金融公司更加贴近。但与此同时,平安集团在线下的布局和子公司之间的协同也备受业内称道,这意味着平安消金同样具备O2O模式的潜在能力。

从这个角度看,平安消金——这条鲶鱼将直接搅动消费金融这池春水。过去十年,格局已定;未来十年,巨变将至。

相关推荐

展开阅读全文

猜你喜欢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