忘交水费会上征信?了解这6招远离“征信黑名单”

最近,关于“二代征信”要运行的消息满天飞。

“上午离婚,下午买房”行不通了,“拖欠水费将影响征信”,甚至还传出了“频繁辞职将影响征信”的说法。

在多方媒体、各路中介的轮番渲染下,小伙伴们内心十分忐忑。

终于,面对被传的越来越”真实“的谣言,央行也坐不住了。针对此前的种种”解读“,央行负责人做出权威回应。

那么,央行负责人讲了哪些内容?新版征信呼之欲出,会对我们产生什么影响?个人征信该如何维护呢?一旦出现征信问题,我们该怎么解决?

此前盛传的几条谣言

1、新版征信报告将于2019年5月正式面世,此前,央行征信中心上线并已经试运行了新版本征信报告。

2、“上午离婚,下午买房”将成为历史,即使再婚买房也需要支付八成首付,离婚买房行不通了。

3、水电费拖欠记录将上传征信,未来还会影响贷款。

划重点!央行重点回应四点谣言

1、5月新版征信上线是假的!

央行表示,目前征信系统升级优化工作仍在进行当中,并无明确的上线时间表。

金融机构和社会公众查询的信用报告没有变化,不是所谓的新版信用报告。

2、慌了,忘交水费将导致征信污点?

央行回应称:目前,征信系统尚未采集个人水费、电费缴费信息。

康博士要提醒的是,采集信息必须得到本人同意。如果没有本人的同意,央行也是没有权利直接采集你的缴费数据的。

3、“假离婚”买房怎么办?

此前,各路解读纷纷宣称,“假离婚”买房行不通了,因为征信报告会体现夫妻双方共同负债。那么,真实情况如何呢?

新版征信报告虽然增加了“共同借款”这一项,但是实际上与现行征信报告并无太大变化。

因为,夫妻双方的共同负债在本来就是“公开的”,金融机构很容易就可以查到,而新版只是以更直接的方式明确展示出来而已。

4、还款记录由2年变成5年?

央行:新版个人信用报告设计展示“5年还款记录”(包括还款状态、逾期金额),现行个人信用报告也展示了5年的还款记录,只是展示方式略有差异。

康博士提示:所谓新版征信系统,把不良记录保留年限从2年延长到5年的说法是错误的。一直都是5年,从未变过,将来也是5年。

除了辟谣,央行还讲了哪些内容?

1.拟推出的新版信用报告与目前的信用报告版本相比,增加了一些信息。

如:个人基本信息中增加了国籍等信息,信贷信息中增加了共同借款、个人为法人担保、法人为个人担保等信息。

2.新版信用报告的信息更新频率将进一步提升,信用报告的展示方式也进行了部分优化。

此外,央行还表示,仅就本次升级而言,由于升级前后向征信系统报送数据的机构和数据种类没有大的变化。

因此,对个人经济生活的影响不会发生太大变化。但真的如此吗?

新版征信的3点变化

1、信息更透明,申请贷款更严格

“经济身份证”的作用越来越大,一般逾期还款3次,累计逾期6次就会上黑名单,有时逾期不到6次就难拿到银行贷款。

新版征信更是让用户在金融机构面前“裸奔”,信息变得越来越透明,申请贷款也越来越严格。

2、信息更新更快,“以卡养卡,以贷还贷”等行为无处遁形

现行的个人征信报告大约每半月更新一次,而新版征信更新频率明显加快。

此前有关媒体报道,新版个人征信报告的信用信息更新时间为“T+1”,即信用信息变化的第二天便会在个人征信报告中显示。

这意味着利用时间差来钻银行的空子进行养卡或者养贷将变的不可能。

3、信息更全面,老赖寸步难行

从央行将共同借款、水电费等纳入采集标准,不难看出,未来“信用帝国”一旦搭建完成,老赖们的衣食住行将受影响。

“经济身份证”愈发重要的现在,征信一点点不好,但是却会影响你的方方面面,我们该怎么做呢?

保持良好的信用记录要做到以下6点

1、拒当白户

没有贷款记录不代表信用良好,因为无法判断个人信用问题。

“经济身份证“未来会变得越来越重要,因而我们需培养自己的信用,建议可以从合理使用信用卡开始。

2、不要逾期

个人征信报告会将你的信用生活记录的很详细,一旦逾期,要在还款后5年才能摆脱征信污点,因而要好好按时还款。

3、不要过度负债

征信报告信息展示非常详细,而且信息更新速度也很快,你是否过度负债,银行一目了然。

4、不要频繁申请信用卡/借贷

个人信用报告以前15天才更新一次,而新版则可能第二天就能记录。频繁申请借款不仅会导致你的数据变花,申请贷款也变得更加困难。

5、水电煤话费等要及时缴纳

虽然你不同意,央行也无法采集你的数据。但是,你与通讯服务商签订合同的时候,难免就不小心“被同意”。

因而,生活缴费要引起重视。谁知道哪天忘记交,就导致自己征信出现了污点。

6、定期查询征信

每人每年有2次免费查询征信的机会,定期查询信用报告,主动关心自己的信用记录。一旦发现问题,要尽早联系银行进行维护。

最后,个人如何保护自己的信用记录安全?

征信中心表示,要保管好个人身份证件,身份证件复印件应注明用途。

保管好个人信用报告,不随意丢弃信用报告,不要轻易把信用报告提供给其他商业机构。

在公共网络查询、保存信用报告后要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

展开阅读全文

猜你喜欢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