识破“利率幻境”,算清款账不做“糊涂蛋”!

各大放贷机构均有其自成一套的计息方法,有时候根据签订合同内容的区别,也有不同的计息方式。

总之,不熟悉的人,就如同上了十八弯的山路,懵圈。

而这一点,也成为了很多不良放贷平台牟利的法子,通过玩“文字游戏”设陷阱,制造“利率幻境”,让申贷人因“实惠”而掉入高利贷的深渊。

那么市面上常见的“利率幻境”是以怎样的方式呈现,申贷人又是缘何受骗?且看下文。

情景一,以“特惠”大字报的方式标出按日计息的金额,或是远低于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给出的月贷款利率,以此吸引申贷人。

一般来说,较小的计息周期,所呈现出来的还款金额也较低,容易让申贷人产生一种“利息不高”的错觉,殊不知将其换算为年贷款利率,分分钟远超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给出的贷款利率,甚至高达36%。

以此警示,不要轻信大字报上的“数字”,被所谓的“低利息”冲昏了头脑,要结合年利率计算,清楚实际的利息,才是正确的做法。

情景二,单方面扣除本金费用,但利息依旧以合同贷款金额计算,不在合同中明确写明,“马后炮”诓骗申贷人。

存在放贷机构执行“砍头息”,借口“服务费”“茶水费”“保证金”等多种理由,直接在贷款本金中扣除,实际给予申贷人的款项资金远低于合同所写额度,同时贷款利息依旧以本金额度为准计算。

上述诓骗申贷人的机构,通常都不会直接标明年贷款利率,看准申贷人不懂计算年贷款利率,肆意损害申贷人合法权益。如若遇到这类机构,可以通过投诉和举报等方式,向有关部门寻求帮助。或是通过网上计算年贷款利率的工具,直接套入数据自行计算,看贷款利率是否符合法定合规范围,如若超出24%、36%这两个界限,最好及时止损,另寻他路。

上述内容仅供参考,希望能对大家带来些许有效的帮助。

相关推荐

展开阅读全文

猜你喜欢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